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北京八中模式

发布时间:2021-07-14 来源: 作者:王俊成 何静

早在“钱学森之问”被国人广为关注之前,钱学森就曾经表扬过一所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这所学校就是北京八中。钱学森在信中写到:“北京八中的确办了一件好事,证明教育改革,18岁成为硕士是完全可能的,不是空想。”北京八中创建于192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校风严谨的著名高级中学。1985年,北京八中创办了四年制的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开始了中学阶段超常教育的探索。在28年的艰辛历程中,北京八中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才教育模式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勇于开拓,先行先试:创造国内数个“第一”

1.创办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

1984年9月1日,北京八中率先试行校长负责制,在时任校长陶祖伟的领导下,八中成为北京市全面实行教育改革的试点校。1984年底,当时主管教学的龚正行副校长提出了在八中创办学制四年的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的实验方案, 以解决智力超常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吃不饱”的问题。此方案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陶祖伟校长的支持,他亲自对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经区、市两级教育局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全力协助下,1985年9月1日,北京八中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四年制的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以下简称少儿班)。

少儿班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少儿班自1985年创办至今,已经招收了18届共579名学生,已有439名学生毕业。在这块神奇的育才实验田里,八中的领导和老师不仅培养出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还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育才经验和丰富的科研成果,构建了科研-教育-教学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确立了北京八中少儿班在国内外超常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

2.创立中国第一个加速式超常教育培养模式

少儿班的招生对象是10岁左右具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智力超常儿童,用四年时间完成小学五、六年级及初高中共八年的学业后考大学(四年弹性学制:个别学生可以是三年,有些学生可以是五年)。这种加速式集中学习模式,在中国是首创,在当时的世界先进国家也是少有的。少儿班的学生们在13岁或14岁时考入大学,18岁左右成为硕士生,21岁左右成为博士生。人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间是短暂的,与普通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在人生历程中,集中的学习继承期缩短了四年,而工作创造期增加了四年。走出校园后,他们正处于年富力强、最有创造力的人生阶段,有更多的青春年华可以用来开拓、创新。少儿班毕业生的成长足迹,已经证明这条培养人才的道路是成功的、高效的。

3.首创试读式超常儿童鉴别方法

北京八中少儿班经过近30年的实践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切实可行的超常儿童选拔和鉴别方案。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和我国学者对超常儿童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创造力等方面的研究,我们采用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教授提出的“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评价”的方针,设计了有效的鉴别方式和方法,采用多种测试工具相互比较、相互映证,取其交集并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了超前学习和专门训练的干扰,使鉴别更为准确。

我们的选拔分为初试、复试和试读三个阶段,考察学生品质的三个层面,即先天素质、当前学业水平和能力、今后的发展潜能。初试、复试采用笔试形式,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和思维测试。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最后一轮的选拔——试读,这是我校创立的动态考察方式,采用封闭式夏令营的考察方法,通过课堂学习、自学、文体活动、才艺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时间约为七天。从2007年开始,我们还对进入复试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及家长的人格特征等,为学生入学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试读考察了笔试中很难了解到的信息—学生发展和学习过程等;能考察学生的接受能力、自学能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意志品质、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是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立体而多维,真实而可信,鲜活而有力。这种方式得到教育心理学专家的一致肯定,现在已被国内很多办有超常班的学校采用。

4.首创自然体育课

北京八中少儿班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体系。我们以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为依据,以高中课程标准为目标,根据少儿班学生“年龄小、学制短、要求高”的特点,深刻理解学科思想、知识体系、三维目标,对国家教材进行精心梳理、融会贯通。课程建设的总原则是课时不超、过程高效,注重基础、全面发展,“基础和发展结合、教学和实践统一、过程和结果并重”,不以增加课时和课外练习或对知识点的简单取舍等方法来达成教育目标。

其中,自然体育课是少儿班众多优秀课程中的一朵奇葩,由我校杜家良老师独创。上课方式是每周用半天时间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如远足、爬山、游泳、跳水、滑冰、划船、骑独轮车、自行车旅行等,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们不仅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体育活动为载体,使自然体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达到了“炼身体、炼思想、炼意志”的目的。

少儿班四年中始终坚持每周五节体育课(两节体育课,一个下午的校外自然体育课),其总课时超过普通班八年的总课时,实现了少儿班体育课程的目标: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学习运动、健身和体育娱乐的基础知识,发展各项活动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为终身锻炼奠定基础;在运动中培养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调研表明,这门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

二、继往开来,多维创新,深化超常教育改革

让这些聪明伶俐、深具潜能的学生在走出八中时,不仅达到优秀高中毕业生的标准,而且初具优秀人才、杰出人才的雏形,是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国家的殷切期待。北京八中的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传承与发展少儿班宝贵的超常教育经验与成果。2010年以来,学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创设了多种形式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1.增创素质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成就的高度。少儿班的教育目标是基本目标(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与高远目标(优秀人才、杰出人才)的有机结合,这种多层次的教育目标,使少儿班的课程、教学和活动具有贯通一致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把少儿班的教学和改革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010年,在张凤兰书记(兼德育副校长,主管八中初中部)的领导和主持下,学校在初中部创立了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实验班。素质班的招生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用七年时间学完小学五、六年级和初高中共八年的课程后,通过高考等多种途径进入国内外高等院校。

目前,北京八中有四个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一个科技综合素质实验班,简称科技班;三个智力优秀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实验班,简称素质班。学校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智力优秀学生培养模式,使更多的优秀学生得到最佳的发展。

2.丰富“增润课程”,创新教学方法

少儿班和素质班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化。素质班创设了四类“增润课程”:人文社会课程、科技课程、体育课程、自主学习研究性课程。学校在人文社科方面开设了中华典籍选读、趣味形式逻辑、少年学哲学、少年学经济学、少年学法学等;还自主设计开发了两门综合课程:一门是文科综合性课程—历史与社会,另一门是理科综合课程—综合自然科学基础课。素质班每学期不仅有一周的集中式研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还有一周的外出社会实践,学生们在两年内已经参与过近30项课题研究。

少儿班和素质班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科学高效。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工夫,主要做法有三:加大信息密度,加快教学速度,增大步伐跨度。教师在讲究“压缩”和“跨越”的同时做到快中求好。教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特别注重尊重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实验班的课堂教学活动围绕“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三个环节展开。“是什么”使学生获取认知基础,“为什么”、“还有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学生不断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建构,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建立学生评价系统,创新管理方式

我们对少儿班和素质班学生的评价方法灵活多样,评价方式多元。素质班建立了学生学情档案,运用因人、因材评价系统分析软件,每学年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潜力作出评价;用潜力系数评价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用发挥系数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用权重系数诊断各种因子对教育教学目标及其影响的大小;诊断学生发展的限制因素、预测学生发展的趋势,制定相应措施,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克服不利因素,提高学习水平。

学校注重对少儿班和素质班管理的精细化。对少儿班,我们在整体管理的基础上,创设了三种形式的工作小组。创设教学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少儿班的教学活动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增设专门的教育心理学科研小组:负责少儿班的科研工作,同时为少儿班学生的心理成长提供支持。增设毕业生跟踪小组:负责组织毕业生和学校的交流沟通活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心理服务,为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4.学校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和学会工作,以研究促提升

近年来,少儿班和素质班参与了国家和市、区的多个科研项目。学校关注教师成长,注重教学与科研,积极参与学会工作。北京八中不仅是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单位,也是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北京市教育学会创造教育研究会的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会议和学术会议数次在八中举办;八中接待了来自香港、台湾、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多方超常教育专家和同行。在与各单位的交流中,学校不断吸取新的经验和力量。

三、超常引领,整体腾飞,超常教育成果喜人

北京八中的领导和教师在辉煌的历史中汲取丰厚的养分,努力开拓进取。学校希望通过“三个提升”和“两个促进”实现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意义,即教育要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提升人的生活品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美好。学校致力于“以人为本、成就未来—为未来培养国家栋梁、培育民族精英、造就人类大师,成就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追求学生“为尚品德、增才干、健身心走进校园;为担责任、做贡献、求发展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科学地选才、精心融合的课程、丰富的自然体育课以及高效的教学实施与管理,是少儿班成功的要素。对少儿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少儿班学生的优势在于:

▲ 身体素质良好,体质优于同龄人:少儿班学生入学时身体机能、素质、生长、发育并不超常(多项低于常态)。毕业时,按中国城市汉族学生体质评定,达到上等、中上等的为93.3%,中等的为6.7%,学生们身体形态匀称。这些指标均优于北京市和全国的均值。

▲ 学业成绩优异,竞赛成果突出:已毕业的15届学生高考成绩均高于我校普通高三毕业班,其中有七届学生的高考成绩超过了北京市高考成绩最好的学校。仅在最近五年参加的部分竞赛中,就有26名学生在韩国世界创新大赛上获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四人获全国一等奖;在学科竞赛中,五人获全国一等奖,16人获二等奖,24人获三等奖。

▲ 学生全面发展,社会适应良好:从经常性的反馈及毕业生的系统追踪调查研究结果看,少儿班学生在大学学习及工作中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仅以少儿一班为例:九人在大学或研究机构担任教授或研究员;19人在公司工作(其中七人自己创业),从事金融、计算机、通讯、网络、高管、高级分析师、科技研发等工作;四人是建筑设计师,一人是医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展良好,卓有建树。例如少儿一班的陈曦,在2008年32岁时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这是美国政府给予青年科学家的最高奖项。

在大量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出版和发表了《超常少儿的鉴别与培养》、《超常儿童成长摇篮—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超常儿童成长的地方》、《家教的智慧》等书籍及大批论文。其中“超常儿童的鉴别与培养”课题的两个阶段性成果,分别于1992年获北京市“七五”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超常儿童发展的追踪研究”课题于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世界上的有识之士认为,对超常教育的投资是国家建设最好的投资之一;对超常儿童合适的东西,对所有儿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著名的美国超常教育专家任汝里教授认为,超常教育是全球发展21世纪学习技巧的先驱,这些学习技巧包括创意、高阶思维、问题导向学习以及在“增润课程”与加速式学习等方面的技巧等。如今,世界各国的普通教育纷纷把习得这些学习技巧作为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实验班的经验,不仅要以此促进实验班优秀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普通班学生的发展,通过提炼和传承少儿班教育教学思想的精髓,努力探索人才培养规律,精心塑造实验班和全体学生朴素而深厚、沉静而灵动、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注释:本文为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九八五”项目资助课题“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研究成果之一;2013年“向基础教育倾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秀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教育模式与改革试验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PXM2013-014203_07_0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