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谋创新科学育英才——北京八中超常教育简介

发布时间:2021-07-14 来源: 作者:王俊成

一、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创办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到“杰出人才”对高科技发展的决定作用,特别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受到很大震动,于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了超常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特殊政策或法令。

自从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特别是1988年通过的《杰维斯资赋优异学生教育法案》,在基础教育中确立了超常教育的国策后,世界范围内便刮起一场超常教育的热潮。不少国家竞相采取战略措施,给予特殊政策及立法保护。1975年成立了世界超常儿童教育协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超常教育大会,每次均有上千名学者参加。1990年又成立了世界超常儿童教育协会亚太资优教育联盟会,每次都有数百名学者与会。世界各国积极开展超常教育,满足儿童和青少年的各种才能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引领国家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杰出人才,已成为势不可挡的世界教育潮流之一。

中国教育既面临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应对新思想、新科技的挑战。目前我国一般性人才短缺的状况已得到基本缓解,但高层次人才即超常人才仍然十分缺乏。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在我国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人才发展纲要中提出“青年英才开发工程”,都涉及对超常人才的培养。开展超常人才培养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体现,而且更是为了让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所以它是实现国家振兴、赢在未来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之一。

北京八中早在1985年,在市、区教委的支持下,在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教科所的协助下创办了中学超常教育实验班(简称少儿班),填补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空白。少儿班的创办,开创了适合智力超常学生发展的基础教育新领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尊重人才及人才发展规律,搭建少年英才早期培养的平台和途径,爱惜人才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科学探索。超常教育可以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延长工作创造期,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少儿班概况

北京八中少儿班的办学目标,是为了创造适合智力优秀学生潜能最好发展的教育,使其成长为“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少年大学生。

其办学理念在于坚持基础教育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先导、体育为基础、教学为中心,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是被无数人类历史事实证明的真理。而且,国际教育和心理研究领域对杰出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大部分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创造力的年龄是从20岁左右到40岁左右。因此,少儿班的招收对象是10岁左右,具有小学四五年级文化水平的智力优秀学生。少儿班的学制是四年(弹性制),大多数学生在四年完成小学五六年级及初、高中共8年的学业,也有少数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3年或5年完成学业。由此,学生能够在14岁左右上大学,18岁左右读研究生,22岁左右博士毕业。极大地缩短了人才的学习培养期,有效地延长了人才的工作创造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在一封涉及北京八中少儿班的信中写到:“北京八中的确办了一件好事,证明教育改革,18岁成为硕士是完全可能的,不是空想。”

1985到2012年,我们一共招收了19个班(2003年之前两年招一届,即一个班,2004年开始一年一届,即一个班),611名就读学生中,已毕业15个班共467名学生。目前在校的有4个班,119名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追踪调查和研究发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全面发展,社会适应良好

从经常性的反馈及对毕业生的系统追踪调查结果看,少儿班学生在大学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

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已经在科研、管理领域崭露头角。仅以少儿1班为例:9人在大学或研究机构担任教授或研究员;19人在公司工作(其中7人自己创业),从事金融、计算机、通讯、网络、高管、高级分析师、科技研发等工作,4人是建筑设计师,1人是医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展良好、卓有建树。

少儿1班陈曦同学,13岁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20岁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硕士学位。2001年6月,24岁的陈曦在哈佛大学获得固体力学博士,2003年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工程与工程力学系任教,同时担任该校纳米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已撰写发表学术期刊论文80余篇(SCI检索),在美国知名大学和国际会议作学术报告80余次。2006年被创纪录地提前两年提升为副教授,并获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特别奖。2007年获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这是美国政府给予青年科学家的最高奖项。2010年他被我国教育部授予“长江学者”称号,成为海外特聘教授。

少儿2班包志强同学,提前一年从少儿班毕业,又提前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22岁时取得博士学位,24岁成为北京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已有十几位少儿班的毕业生做过他的学生。

2.学业成绩优异,竞赛成果突出

已毕业的15届毕业生全部升入大学,其中前四届96.8%升入重点大学,从第五届开始,100%升入重点大学。少儿1至9班的300名学生大学本科毕业后,其中236人继续研究生学业,占79%。少儿1至7班235人中,博士占46%,硕士占31%。

15届学生高考成绩均高于我校普通高三毕业班。2011年毕业的少儿14班有29人,高考平均分为628.2分,清华、北大录取14人。2012年毕业的少儿15班有26人,高考平均分634.7分,成绩超过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有14名。

我们没有进行针对性地竞赛训练,只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2011年,少儿班学生参加了国内外各类竞赛224项,共有729人次获奖。近五年来有26名学生在韩国世界创新大赛上获奖;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4人获全国一等奖,11人获北京市一等奖;在学科竞赛中,5人获全国一等奖,16人获二等奖,24人获三等奖。

2000年,我国第一次派选手参加美国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少儿7班陈筱寅和方舟两名同学是年龄最小的参赛者,获三等奖;陈筱寅当年仅13岁,14岁时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并得到学校科研基金继续他的研究。17岁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诺贝尔奖获得者。陈筱寅又在该校的音乐系学习,还在纽约举办过独奏音乐会。

2013年3月,今年即将毕业的少儿16班13岁的阎霄汉同学荣获“北京青少年创新科技市长奖”,这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最高荣誉。他是自2003年北京设立这一奖项以来,年龄最小的一名获奖者。他还荣获过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明天小小科学家二等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还有物理竞赛一等奖等。阎霄汉和少儿班的另一名同学李源昊已被保送北京大学。

3.身体素质良好,体质优于同龄人

对少儿班学生体质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入学时身体机能、素质、生长、发育并不超常(多项低于常态)。毕业时,这些指标均优于本市和全国的均值,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体质明显增强,按中国城市汉族学生体质评定,上等、中上等的为93.3%,中等的为6.7%,身体形态匀称。(学校曾带领学生在最热的六月底七月初骑自行车至山海关,往返750公里,无一掉队无一生病)。

这些智力优秀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和他们在少儿班的精心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对智力优秀学生的集中加速式培养,北京八中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开始老师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但在兢兢业业的探索中,在大胆的创新实践中,在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中,少儿班老师们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鉴别和培养经验。

三、智力优秀学生的鉴别和培养

1、智力优秀学生的鉴别

世界各国对超常学生的定义,大部分采用美国的《杰维斯资赋优异学生教育法案》中对资赋优异学生(超常学生)的定义:儿童或青少年在一般智能、创造力、艺术才能、领导才能和特定学科领域中,确证有高度潜力表现者,他们需要提供特殊的服务或活动,以充分发展其潜能。

我校对智力优秀学生的鉴别和选拔,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中,有部分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选拔智力优秀儿童进行培养。我们在鉴别中,以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教授提出的“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评价”为指导方针,分为初试、复试、试读三个阶段,从先天素质、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发展潜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鉴定。

选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试、复试和试读。初试和复试均为纸笔答卷,进行数学、语文和思维测试。初试中的数学和语文测试侧重于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思维测试采用中科院心理所每年均进行调整的一般能力测试量表。复试中的数学和语文测试侧重于知识的灵活应用,思维测试包括神经类型、初试中未包括的高级能力测试和大脑的信息加工速度测试,前两者采用苏州大学王文英教授的量表,后者采用中科院心理所的测试方法。试读是我校独创的动态考察方式,采用封闭式夏令营考察方法,时间为7天左右。有课堂学习、自学、文体活动、才艺展示等,旨在了解学生个性发展水平、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人际关系、道德观念、适应能力和规则意识等非智力因素。

在鉴别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测试工具,通过相互比较和相互印证,取其交集进行综合评价,以使鉴别更准确,并较好地避免了以下干扰:超前学习、专门训练、心理早熟的干扰和客观性差的智力测验题的干扰。

2007年开始,我们还对进入复试的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及家长的人格特征等,为学生入学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在多年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在对学生和毕业生的发展情况研究结果中,都表明我们的鉴定和选拔过程是科学有效的。

2、智力优秀学生的培养

在二十多年的超常教育实践中,实验班的教师们坚持改革、探索,积累了大量对智力优秀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经验,也为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正是这项实验为北京地区的智力优秀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以下是北京八中少儿班在实践中培养智力优秀学生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

1)建立两个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⑴科研、教育、教学三位一体

坚持教科研先导,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以问题为课题,使教科研成为工作常态。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组成团队,坚持团队协作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助提高,在实践中解决课程整合、日常管理和家校配合等课题。坚持德育为先导,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每个班配备双班主任,一个侧重思想品德教育,一个侧重生活和学习管理。

⑵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开放日,每月一次家长会,集中解决和反馈有关问题,平时保持与家长的有效联络,达到交流思想、统一认识、团结协作和行动一致的目的。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家长的讲座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教育效果很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邀请知名人物来讲学、做报告等。

2)注重基础、统筹整合、科学高效

⑴课程设置

以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为依据,严格控制课时。第一学年周课时35节,第二学年周课时36节,第三学年周课时37节,第四学年周课时36节。

⑵教材整合

“年龄小、时间短、要求高”这三个特点决定了任课教师必须以高中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统筹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不同学段相同知识点统一整合,如初高中物理学科的力、光、热和电等知识点统一讲授;二是按学科知识递进层次进行螺旋上升式的渐进教学,如数学,起始阶段为小学和初中衔接性的知识,之后按照初高中教材的知识点循序渐进、精讲精练精通。

⑶教学方法

在整合好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科间的统筹协调,如物理课所需的数学知识安排在相应的物理教学之前。教材整合之后,还必须有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以语文学科为例,一般安排一年半的时间学习初中语文,两年半的时间学习高中语文及高考总复习,关键是讲求“短时高效”。主要做法是:

①加大信息密度。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增加学习的新内容。

②加快教学速度。教学过程快中求好。

③增大步伐的跨度。教学中讲究“压缩”和“跨越”。“压缩”的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步骤,优化教学过程;“跨越”就是对某些内容有意识地留下“空白”。让它起着催发冲突的作用,启发学生用已知的基础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⑷独创的校本课程——自然体育课

少儿班开办至今,一直坚持每周5节体育课(2节体育课,一个下午的校外自然体育课)。在4年课程中,唯有体育的总课时远远超过普通班8年的总课时。自然体育课是每周用半天时间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如远足、爬山、游泳、跳水、滑冰、骑独轮车自行车旅行等,老师们不仅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及其人文因素的教育作用,使自然体育成为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

⑸丰富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不仅开阔学生视野、锻炼自主能力以及加强团队建设,也会促进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少12班为例,四年中共开展了11次共计55天的国内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科学灵活的课程设置,高效合理的课程实施,针对个体化的教学,新颖独特的自然体育课,再加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少儿班学生在四年内,省去了许多重复练习和为应试做准备的时间,把宝贵的儿童少年时期的时间,高效地用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思想的磨砺和身体的锻炼上,迅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四、我校超常教育科研成果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老师们辛勤耕耘,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收获了丰硕的超常教育教科研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出版文集有《超常少儿的鉴别培养》、《超常儿童成长摇篮——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超常儿童家庭教育》、《超常儿童成长的地方——北京八中少儿班成立20周年文集》等。

教科研成果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其中“超常儿童的鉴别与培养”课题成果于1992年获北京市“七五”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超常儿童发展的追踪研究”课题于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我校被命名为“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超常人才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同时我校是“世界超常儿童教育协会”和“亚太资优教育联盟”的会员单位,“全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副会长单位。1993年至今,共派出20个代表团、132人次参加了10届“世界超常儿童教育大会”和10届“亚太地区超常儿童教育大会”,在会上共宣读了85篇论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五、问题与建议

虽然我校进行超常教育近三十年,摸索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我们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超常教育的相关法规缺乏或不完善。建议尽快建立完善的关于超常教育的法规,保证超常教育健康、优质和持续地发展。

2.超常教育在人员编制、经费投入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保障不力。建议给予特别的政策性保障和支持。

3.我国目前尚未建立针对智力优秀学生的高考及招生制度。建议高校在招生制度改革和教学安排等方面与中学方面有效衔接,完善英才教育系统。

超常教育不是新事物,但它始终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超常教育的先行者,我们将在27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一如既往地创新、实践、完善和提高,为我国超常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北京八中编著.超常儿童成长的地方——北京八中少儿班成立20周年文集[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2]超常教育实验课题组(北京市第八中学、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超常少儿的鉴别与培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

[3]龚正行著.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位中学校长的自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4]龚宝华著.家教的智慧——如何为孩子铺垫从平庸到成才的道路[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5]贺淑曼编著.园普通人的天才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6][日]铃木镇一著.刘孟州,张锁柱编译.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7]刘玉华,朱源编著.超常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8]刘运秀主编.超常儿童成长摇篮——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美]迈克尔•J.A.豪著.荆卉译.解读天才——伟人们的成长历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10]施建农主编.超常儿童成长之路:中国超常教育30年历程[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辛厚文主编.超常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查子秀主编.超常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3]查子秀主编.儿童超常发展之探秘[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

[14]查子秀.智力优秀学生心理与教育研究15年[J].心理学报,1994(04).

[15]查子秀,周林.对中学智力优秀学生的教育实验:北京八中首届超常实验班追踪研究[J].心理学报,1993(04).

注释:本文为2013年“向基础教育倾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秀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教育模式与改革试验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代码:PXM2013-014203_07_0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