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才的早期培养与教育:来自国际社会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来源:探索与争鸣 作者:陶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国际社会对于杰出人才的早期培养与教育扁]的探索颇多,其现阶段的经验与研究尤其值得我们关注。2012年,由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际杰出人才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杰出人才的早期培养与教育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lentdevelopment and excellence)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研究杰出人才早期培养与教育的80余名专家和学者,就超常教育的必要性、如何鉴别超常儿童、如何实施超常教育、超常教育的政策推进等四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提升超常儿童能力:超常教育的必要性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儿童研究中心的elenal.grigorenko教授对美国超常教育的效果做了回顾性的思考。据他介绍,美国研究者认为,g因素是智力的基础,对超常儿童的筛选也常以此为基础(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的二因素论认为,智力可被分为g因素即一般因素,以及s因素即特殊因素。智力由一种单一的g因素和系列的s因素所构成)。对于超常儿童的教育,最为常用的是加速教育和能力分组教育。一项针对数学能力超常少年的研究表明,这些超常儿童在接受了长期的超常教育之后,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是普通人的50倍。这些研究证实,超常教育对超常儿童发展确实具有促进效果,表明对超常儿童实施超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关注儿童脑活动:鉴别超常儿童的有效指标

台湾国立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主任郭静姿教授就数学与科学资优个体与普通个体观看不同情绪图片(正性、负性、中性)时大脑活动的差异进行了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发现,与其他个体相比,数学与科学资优个体在观看情绪图片时,大脑的激活更少,尤其是在观看负性图片时更是如此。一方面,这个研究结果提示超常研究者可以将此作为选拔超常个体的一个指标。另一方面,对这个研究结果进行深思,我们也有疑问:这个研究结果是否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与科学资优个体的"同情心"会越来越少?郭教授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对此加以探讨。与此同时,郭教授也提出,对资优生的培养不能只注重他们的数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对这些资优个体进行社会技能的培养,因为他们以后可能是整个社会的领导,而社会的进步需要他们能够成长为具有智慧与爱的公民。

顿悟问题的解决需要创造力的参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罗劲教授在报告中,对他所在的研究小组就顿悟问题的脑机制所做的研究进行了介绍,提出与解决常规问题相比,人们在解决顿悟问题时,大脑被激活的区域更少一些。此外,在解决不同难度水平的顿悟问题时,前扣带回区域的激活水平也存在不同,这一区域对解决困难的顿悟问题更为敏感。

郭静姿教授和罗劲教授从生理机制方面揭示了与智力和创造力活动有关的大脑脑区,这提示超常教育研究者,在选拔超常个体时,可以以他们的脑活动作为其中的一个指标,这样的选拔会更为客观。

教育部儿童发展与学习重点实验室主任禹东川教授在报告中展示了他们设计的训练干预程序以及各种研究大脑机制的装置,涵盖的测量领域从认知到情绪,所用的技术从问卷到高级研究工具,诸如fmri,eeg,ict等等。这给天才儿童的早期鉴别和干预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支持手段。

三、良好的教学资源:实施超常教育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施建农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出了天才发展的生物-社会-心理观点:在身体条件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他们在神经系统的加工方式上也可能存在差异,研究证明,超常儿童拥有更快的大脑加工系统。从社会方面来讲,整个社会的教学资源并不均等,大城市和偏远乡村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如果想将超常儿童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那么良好的教学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从心理方面来讲,个体的人格特性、动机、情绪状态等,都会影响个体所取得的成就。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heidrun stoeger教授探讨了自我管理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并介绍了高能力低成就者应用这种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结果。stoeger教授指出,自我管理学习是学生为了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会对自己有一个评估,并据此设定相应的目标,然后选择一系列的学习策略且坚决执行,并且依据目标和周围的环境对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反省式的监控、调节和控制,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普通课堂中,经过六周的自我管理学习策略培训,学生的学习动机、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都比没有经过培训的学生高出很多。对高能力低成就的学生进行了为期六周的自我管理学习策略训练,结果发现,这些学生在经过训练之后,时间管理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对学习的无力感减低,同时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这表明,不论是在普通课堂中还是在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自我管理学习策略都能很好地帮助超常儿童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wilmavialle教授考察了入职前的教师和在职教师对智力与创造力之关系的看法,结果发现,入职前的教师与在职教师对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有着很不相同的认知:入职前的教师通常认为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职教师则认为二者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而且智力在学校学习中更为重要。这种认知上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教师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漠视。因此,vialle教授提出,教师对创造力的本质的理解,尤其是对创造力的发展的理解,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大学超常与创造力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杰出人才研究会主席abdullah a jughaim an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沙特阿拉伯的扩充加深式超常教育,并通过对探讨这种超常教育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多项研究进行元分析,提出在超常教育中,选择对扩充加深式超常教育理解深刻且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的教师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

北京育才学校校长助理朱绪兵和与会人员分享了育才学校近10年来的超常教育经验,就该校超常儿童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了阐述。育才学校提倡不缩短学制,学生仍与普通学生一样接受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教育。在此前提下,学校为超常儿童提供更为丰富的课堂内容,努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供更多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与社会和自然有更多接触交流的机会,将"博”与"雅”的观念贯串到整个超常教育过程中。

四、关注每一个资优儿童:推进有关超常教育政策的实施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余古少贤女士对香港地区20余年的资优教育做了回顾性介绍,并重点探讨了香港资优教育中存在的两个问题:⑴香港资优教育的公平性。她认为,对资优儿童的教育应该落到每一个有天赋的儿童身上,而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⑵怎样教育资优生。怎样给家长提供资优教育信息,协助家长对资优生进行正确的教育,是香港资优教育实施中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对大陆超常教育的实施也提供了诸多启示。

韩国嘉泉大学早期教育中心系kyungbin park教授回顾了韩国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科目为重点,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以完善学生各方面素质为中心的转变历程,提出创造力的培养才是韩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韩国对超常教育的投入力度非常之大,韩国不仅有专门拨付给超常教育的基金,更从2005年开始即有专门的超常教育学校,目前在全国已有四所这样的学校。

此外,来自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英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研究者就具体的研究问题作了口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