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实无名”的英才教育

发布时间:2021-08-01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陆莎 肖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英才教育是针对英才儿童实施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与普通儿童不同的差别化教育。英才教育具有一般教育或者说普通教育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和特殊价值,通过挖掘英才儿童的巨大潜能,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1]。叫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的英才教育,日本的英才教育显得十分独特。虽然英才教育在其官方是不存在的;然而,英才儿童也有其他的发展机会,这使得日本的英才教育在事实上是存在的。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查找了与日本英才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在此基础上,对日本的英才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归纳。

一、日本英才教育“有实无名”的原因探析从日本的教育发展看,日本在战前存在过英才教育。1918年设立于京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第二教室”,是受大正时期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面向高智能的小学生设立的特殊班级。在旧制初中,越过最终学年直接进入旧制高中的学生几乎占同一学年学生总数的25%%而且,战前实施包括英才教育在内的精英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公立学校。除此之外,在战争末期,日本曾于东京、广岛两文理大学附属中学设置了以“培养优秀的科学人才”为目标的“特别学科组”,试行数理科的英才教育。这一实验,在战后的学制改革中被废除了。[2“二战”后,日本人对于战争的反思指向战前的英才教育方式,加上美国教育民主主义和平等主义的影响,英才教育被视为是违反教育民主思想的制度而遭到批判。因此英才教育在战后日本成为了一种禁忌,日本对于学生在先天素质上的差异,回避采取特别的教育手段。现在日本的教育制度以对每个学生提供均等机会的原则,实行6-3-3-4的体制,采取严格的以年龄为标准的升学制度(6岁上小学,12岁上初中,15岁上高中),所有学校都必须使用文部科学省颁布的统一教材,教师也必须教授规定的内容。从这些可以看出,战后日本教育政策和日本人都是不支持天才这样的理念的,教育也更注重学生的后天努力,而不是强调先天的才能。[3]这种教育制度观念传承的历史影响使日本教育至今还在各个阶层有一种追求教育平等的认同,从而导致英才教育不能公开地出现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因为公开提及也很可能引起对天才教育、精英主义的批判,甚至被贴上新自由主义的标签。

除了教育平等观念的影响,日本英才教育的“无名”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有人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民众的观念,因为日本投资教育的资金来源于民众的税收,仅对一小部分的英才儿童投入大量的钱是不合适的。[4]也有人认为,日本社会严格的前后辈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自由地向上流动,主要是学生担心无法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同学相处。这些社会原因也导致日本教育不能公开推行英才教育,而只能寻求其他形式。[5]

二、日本英才教育的实施

尽管日本官方并不提倡英才教育,也否认英才教育的存在,但日本英才教育的存在方式还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高中一大学联合计划

高中-大学联合计划是大学给高中学生提供丰富的项目,包括给学生提供课程、讲座和暑期研讨班等,以充实高中学生的学习,高中生所学课程不作为高中或者大学的学分。

为了培养未来科学家,从2008年度开始,日本的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推出了名为“未来科学家培养讲座”的新项目,委托大学(含短期大学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具体来承办,期限为3年。承办的学校通过公开招标来决定,对选定的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年的直接经费上限是1,400万日元,间接经费为直接经费的10%%讲座主要以在理科和数学领域具有超群学习意愿和能力的学生为对象,目的是进一步发展超群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小科学家。为此,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组织了专业人士对申办机构进行评审,评审内容主要包括数理方面拔尖学生的选拔方法、学生的具体培养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在期限届满之后的后续发展等。在对24家申报机构进行严格审查后,项目最终选拔了5家作为承办机构,分别是筑波大学生命环境学院生物学系、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科、千叶大学教育系、琦玉大学研究生院理工学研究科和冈山大学研究生院自然科学研究科。这5所机构在承办讲座方面各具特色。筑波大学实施以培养未来生物学家的“生物科学社团”;京都大学的“最尖端科学体验型学习讲座”兼顾到科学的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涉及的科学领域有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千叶大学旨在培养满怀好奇心、探究身边各种现象的未来科学家,以高中学生为对象,设立“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科学体验计划”,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琦玉大学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信息6个主要科学领域实施“小科学家培养计划”;冈山大学开设数理科讲座“领先一步学习科学的冈山课程”,在大学以及通过网络等对中学学习不到的高水平的内容进行指导,培养未来的科学家。[6]

这5所大学开办的讲座都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的能力,以理科和数学领域的拔尖学生为对象,具有发现、选拔英才学生的性质。以京都大学为例,其选拔方式包括撰写感想文、摘要、数学考试和面试等。具体程序是学生先提交高中教师填写的推荐状,然后到京都大学参加尖端科学演讲会,会后提交关于讲演的感想文和摘要,最后参加数学考试和面试。这5所大学的“未来科学家培养讲座”在日本刚启动不久,其效果如何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继续关注。但是日本重视理科和数学领域英才学生培养的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在追求教育平等的同时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大学的提前入学

日本大学的提前入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教育上的例外措施”。1991年4月,第14期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关于适应新时代教育诸制度的改革》的报告中,向文部省建议,对于“在特定的领域能力发展特别显著者”给予“教育上的例外措施”。根据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建议,从1994年开始,大学和民间团体等以高中阶段的学生为对象,提供数学、物理等领域大学层次的教育并将其作为实验项目来推进。提供的形式主要是接受高中学生学习大学的科目,举办公开讲座、研究班等,每年约有1,000名高中生参加这个实验项目。这种建议直到1997年6月的第16期中央教育审议会上才真正付诸实施。[7]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具体措施是:在数学、物理等特定的领域,向能力发展特别显著的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大学层次的教育研究机会,并试行放宽大学入学年龄的限制(当时日本大学入学的最低年龄为18岁。接受提前入学的大学需具备的条件是在数学、物理等领域设有博士课程,且正在进行尖端的教育研究活动等。大学选拔学生的方法是根据推荐多方面地考查学生,而不采用通常的学力考试一因为学力考试会更加激化考试竞争。[8]

最早实施大学提前入学的是千叶大学的“尖端科学计划”,1998年招收5名高中学生直接进入研究所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有个性的、将来能够承担独创性研究的人才,提前提供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尖端科学计划”由物理学科、尖端技术学科(Frontier Technology)和人类探求学科3个学科组成,由新成立的尖端科学研究教育中心与学校的理学部、工学部、文学部合作经营。申请的学生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高中毕业认定考试合格者年满17岁;二是在数理科学方面具有聪颖的天赋,有志于研究人类科学相关领域。选拔方式是先审查申请者提交的材料(自荐书、推荐书和调查书和课题论述,然后对前一轮合格者进行面试,进行综合判断确定入学者。学生在大学4年期间学习“尖端科学计划”的独自课程,有专门班主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指导,注重全面发展[9]。名城大学(MeijoUniversity)和会津大学(University of Aizu)分别在2001年和2006年开始实施提前入学。2002年,数学、物理学科以外的能力优秀的学生也可提前进入大学学习,但实施提前入学的大学的数量并没有增加[10]。110千叶大学在2004年招收了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方面优秀的学生提前进入大学,3所私立大学在2005年招收音乐和英语学科优异的高中学生。截至2006年,千叶大学一共招收41名高中学生提前进入大学学习。[11]

2012年,日本文部科学省计划实施“提前毕业机制"(early graduation system)即能力超群的高中生可提前半年到一年毕业,旨在培养日本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为顺利实施此计划,文部科学省拟修订学校教育法(School Education Law)中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学习满3年才可毕业的条例,并在提交中央教育委员会以及专家审议后于2013年末拟定“提前毕业机制”的细则。若“提前毕业机制”实施可有以下三个优势:1.高中生的选择多样化。高中生可选择两年或两年半毕业,既可选择国内大学继续深造也可留学海外两年半毕业的高中生正好赶上国外大学的秋季入学)。2.“提前毕业机制”能更好地衔接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目前,日本国内很多大学如东京大学考虑把入学季从春季改为秋季,而大学秋季入学使得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前有半年的空白期(日本高中毕业一般在3月),“提前毕业机制”恰好能够弥补这半年的空白期。3.增加提前入学的大学数量。截至2012年,只有6所大学实施大学提前入学,共计101名学生提前进入大学学习%申请大学提前入学的高中生若退学获得的最后学历是初中,而“提前毕业机制”实施后可使退学最后学历是高中。这样就降低了大学提前入学的风险,相应的申请者人数也会增加。不过,也有高中教育的官员担忧这项措施会削弱高中教育,文部科学省指出未来只有能力超群的学生才能申请“提前毕业机制”,由此看出这项措施针对的还是少部分优异的学生。[12]

日本学者Kobayashi指出,最初大学的提前入学是带有政治性质的,针对的是教育改革而非满足天才学生的需要。[13]也有学者认为,日本的提前入学已经偏离最初的目的,既没有吸引到最优异的学生,也不受教师和高中学生的欢迎。[14]因为实施此项措施的大学较少,且排名前列的名牌大学并未实施,高中学生想通过此项措施进入一流大学还是比较困难的。“提前毕业机制”看似与大学提前入学无关,实际上可以弥补大学提前入学的缺陷,综合考虑当前日本高等教育的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是日本完善提前入学制度的一个尝试。可以说,日本的大学提前入学目前正在不断完善中,尚缺乏较为成熟的经验,但对我们了解日本的英才教育也有一些参考价值。因为若按照英才教育基本培养模式的三大类——加速(acceleratiori)、充实(expansion)和深入研究模式(in-depthstudied)[15来进行分析,日本的大学提前入学应该是官方唯一认可的加速制指英才学生在自己的特长领域的任何主题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学习和发展)。只是由于“英才教育”的提法过于敏感,在提议中使用的是“教育上的例外措施”。

(三)超级科学高中

有日本学者认为,“超级科学高中”是日本英才教育充实(enrichment)的范例。[16日本学者matsumura认为,文部科学省实施各种项目(如“超级科学高中$来提升学力(gakuryoku)实质上也是事实存在的英才教育。[17日本“超级科学高中”在实践上对科学和理数教育资源倾斜,有助于培养科学或者理数方面的人才,对于我国培养科技方面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超级科学高中”的项目始于2002年,文部科学省把重点进行科学、理科和数学教育的高中(包括初、高中一贯式学校指定为“超级科学高中”(super science high school,ssh),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梦想”和“喜欢科学的愿望”,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主要是:1.通过观察、实验等促进问题解决式的学习、课题研究。2.实施以理科、数学为重点的课程(包括实施不依据“学习指导纲领”的课程)。3.实施与大学、研究机构联合进行的理数教育,如学生去大学上课,大学教师、研究者到高中学校讲课。4.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如使用英语授课、讲座、专题讨论。5.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等并积极参加国际性的理数方面的竞赛等。超级科学高中的选定程序是:学校提出申请一外部的评价协作者进行审查一文部科学省根据结果确定学校。“超级科学高中”每次的指定年限为3年,从2005年开始文部科学省将“超级科学高中”的指定年限延长为5年,并开始重视国际化、重视高中与大学的协作。截至2007年,文部科学省指定的理科高中达到101所,学生总计超过27,000人。在实施方面,每所“超级科学高中”都有各自的研究开发课题,如筑波大学附属驹场高中的研究课题是培养活跃在国际社会的科学者、技术者的初高中一贯课程研究与教材开发。[18

“超级科学高中”从日本较重视的理科人才的培养入手,至今实施已经10年,尽管存在争议,但是其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意识、能力培养的做法确有可取之处。体验式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题目,可提高合作与团队精神,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进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但是,在与大学衔接问题上还是存在缺陷的,目前只有相关大学和中学进行衔接且数量有限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四)民间私立机构的英才教育

日本公立学校没有正式提及英才教育,在民间还是有私立机构关注英才儿童的培养,如英才教育研究所。1965年,日本的教育学者伏见猛弥创建英才教育研究所,招收天资聪颖的儿童。1969年,英才教育研究所作为社团法人被认可。目前,伏见猛弥的长女西川桂子担任所长,作为幼儿教育的先驱者继续开展活动。现在,研究所有2~12岁的孩子约30名,教师2人。幼小的孩子1~2人为一个班,即使是小学生至多也是3人左右为一个班。研究所设有免费体验教室和收费体验教室供家长、孩子试听。在正式入园前,研究所需要对孩子进行智力诊断(智力测量采用的是研究所开发的《英研式智能构造诊断测试》、考试、授课等,综合评估后确定其资格。授课时间原则上是每周2次(周日和周一除外),每次50分钟。家长可灵活选择上课时间。教材根据智力的综合因素分为7个阶段,可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选择教材,旨在一边玩一边提高智力。研究所还出版了伏见猛弥在英才教育方面的书籍《天才教育的推展》、《玩具的年龄》、《孩子的智能教育》等。这种私立机构的英才教育收费相当昂贵,英才教育研究所一个月的收费是42,000日元(含消费税,不含教材费)[19

私塾(Juki)在日本有特定的定义,是指正式教育制度之外的、私立的、营利性的辅导、充实、纠正及预科性的速成学校。如私塾与正规学校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具备学历上的意义,只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严格来说,日本的私塾更多地是补习班、升学辅导班或兴趣班,不属于英才教育的范畴。但是在教学上日本的私塾比较注重个性化,为学生提供了正式教育中不能提供的教育内容,体现了教育的差异化,同时也部分满足了一些学生在正式教育中不能被满足的教育需求,从这一个视角上看还是有部分私塾对一些英才学生实施了较好的教育。例如,日本名古屋的河合塾(Kawaijuku)以培养未来独立思想者、孜孜不倦学习者为使命,开设了面向学龄前儿童到成人的课程,同时还有向高中、大学乃至公司等社会团体提供服务的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较灵活,主要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寻找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如在学前阶段的课程中教师较重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拓展孩子的思维。在课程方面,学前一小学阶段的课程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包括公立学校课程、课程艺术、语言、幼小衔接课程等;初一高中阶段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包括小升初、初升高等应试准备、职业教育、语言课程、留学准备等。[21]

三、小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日本的教育体制中没有公开的、正式的“英才教育”或者“天才教育”,也没有针对天才儿童的鉴别,日本文化是回避对天才的公开评价的。虽然日本没有在政策上和制度上明确提及英才教育,却在事实上为培养英才预留了很大空间。这种“有实无名”的英才教育既照顾了传统教育追求平等的历史传承和反对英才教育的社会观念,又在事实上满足了现代教育趋向个性化的需求和一些英才的教育需求,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才。日本的经验对我国构建英才教育课程教学和连贯的英才培养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科学、合理地倡导“英才教育”。当前,我国正着力于教育的均衡发展,追求教育平等,应科学倡导“英才教育”,处理好英才教育与其他普通教育的关系,既不能破坏正常的教育体系,扰乱人们的教育认知观念,同时也要适度照顾英才的教育需求,适当投入国家资源和社会资源发展英才教育。

第二,对英才学生的选拔不宜采用考试的办法,应综合地、全方位地考查学生。日本的“未来科学家培养讲座”项目中每所学校的选拔方式都不同,并不仅仅是某一方面能力的测试,更注重的是“资优”学生的甄选,而不是“绩优”学生的挑选。这对我国英才教育的选拔很有启示。

第三,英才教育应具有连贯性。日本推行大学的提前入学,说明日本已经在探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更有效衔接。我国的英才教育零散、缺乏统一的制度安排,我们也应该在各个不同的教育阶段设置针对英才学生的对接措施和培养计划,使英才教育具有更好的连贯性和适切性。

第四,利用社会力量多种方式培养英才。日本民间有一些机构专门针对英才儿童进行教育,另有一些机构在某些方面也有英才教育的性质。在英才教育的培养方式上,我国也可借鉴日本这种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弥补公立教育的不足,充分发挥民间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民间机构对英才儿童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发展我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褚宏启.追求卓越: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突破我国 英才教育的认识误区与政策障碍[J』.教育研究,2012,(11):30~37.

[2] [5][7]赵晋平.从理科高中看日本的精英教育』.外国 教育研究,2004, (5 ):24~28.

[3] harold w . stevenson,shin-y ing lee&chuansheng chen. educaton ofgified and lalented sludenlsin m ain land c h ina, tawan,and japan [J].journalfor the education ofg ifted, 1994,(17) :104~130.

[4][16] should japan introduce g 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to its educationalsystem [eb/ol]. http://www.flang.keio. ac.jp/webfile/aw c/aw c2009/09_uf_ty.pdf

[6] [8][9] [15]齐树同.战后日本的英才教育[a].北京青少 年办公室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创新一让人生插上翱翔的翅膀(一[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0, 239,242~244.246~256.

[10] yukiozawa w augh. japan, g ifled education [eb/ol].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 id=q q8dczzcsxy c&pg= pa502& lpg=pa502&dq= japan, +gifted + educatbn+++ yuki+ ozawa+w augh& source=b l& ots=x u 74-lznt4& sg = j3toeda3zrzfjliu80hwf1ombg0&hl= en&sa = x&ei=gankuaxyf iuiafn9yhydw&ved=0cdqq6aewaa#v= onepage&q=japan% 2c%20gifted% 20education% 20% 20% 20y uk % 20ozawa% 20w augh& f=false.

[11] [14][17]nobutaka matsumura, etc. recent develop- m enls in g ifted education in eastasia. (ed) .inlemation- al h andbook on giftednes&new york:springer nether¬lands, 2009.1452~1453.

[12]yutah anano. japan plansearly graduation system forsm art high schoolers[eb/ol]. http:为jw.asahi.com/artice/be- hnd_news/soc ia l_affe irsa j201206060001.

[13]kobayash,t.early adm issbn to college: can japanese education change? j tokyo: honk e iza is bun inc, 1999.

[15]吴春燕.以色列的英才教育现状研究[j .比较教育研 究,2012, (12) :55.

[18] yasushiogura .super science h gh school project in japan [eb/ol] .http://hrd.apec.org/^ages^/06/69.3.pdt

[19]社团法人英才教育研究所[eb/ol] .http://www1.parkc- ity.ne.jp/nisikawa/.

[20]戚业国,刘光亮.日本的私塾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5,(6):23~25.

[21]河合塾[eb/ol] .http://www.kawaijuku.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