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

发布时间:2021-08-02 来源:教育学术月刊 作者:易泓

在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普及化的今天,许多国家仍然非常重视英才教育,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完善英才教育制度,改革英才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推进英才教育的不断发展。这些国家的英才教育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一、几个国家的英才教育制度

1.美国

美国的教育体系是多元化的,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50多个州就有50多种不同的教育制度。虽然各州教育法规、体制、模式等有诸多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因材施教,突出英才。

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培育数学、科学和外国语言等天才学生。1965年国会通过小学和中学法案,其中第三和第五主题分别是发展天才教育方案”和设州层级的教育人员”1968年成立“白宫资优及特殊才能特别委员会”1969年联邦法案,规定由美国教育委员会指导天才教育研究工作,并支持州政府发展天才教育方案。1972和1973年马兰两度向国会提出报告后,美国教育署设立了天才教育处,而州层级的经费来源亦逐渐增加。1978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天才儿童教育法》,该法案界定资赋优异”的表现。1987年美国国会通过有关天才教育的法案,核拨790万基金重新建立资优及特殊才能的联邦办公室,从事提供训练、研究计划以及建立天才教育的全国研究中心等工作。1988年通过杰维斯资赋优异学生教育法案》,强调学校必须提供资赋优异者特殊的活动或服务,以培养发展其特殊的潜能。此后,该法案每年均经国会再度确认,并明确联邦政府拨款额度。

目前,美国各州都实施天才教育计划,并有各种方案模式,如:特殊班、抽离式的充实制、夏冬令营、周末营、提早入学、加速学习、进阶预修及重点学校等。

2.英国

英国英才教育制度的代表就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学,英国的公学被称为教育的活化石”,是因为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又保留了许多传统,直到今天。最早的文彻斯特公学是1382年创建的,九大公学”中最著名的伊顿公学成立于1440年。早期的公学是贵族化了的文法中学,是专门为名门贵族服务的私立学校。保持自己的个性”是公学和它的每一个学生笃守的信条。因此,公学从古到今始终保持着一些显示自己高傲”地位的特征。

公学不同于公立学校,是一种私立学校;不同于接受政府资助的学校,一般不接受政府资助,因而不受政府制约,享有很高的办学自主权;不同于地方性文法学校,而是面向全国招生,尤其以贵族和富裕家庭子弟为招生对象;也不同于营利性私立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此外,大多数公学,尤其是重点公学,均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的寄宿制管理。公学历经600年左右而不衰,为英国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各行各业领袖人物或精英人才,被人们誉为英国精英的摇篮”

英国政府也不断加强英才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引导英才教育的有序发展。1984年英国才能儿童教育学会成立,领导全国天才及才华教育和教师的活动。90年代后,政府在教育和技术部内,组建了天才和才华教育机构,进行课程研究,并会同教育标准局监督员,共同指导天才和才华教育。2002年英国华威大学成立了全国天才和才华教育科学院,并由政府每年提供500万英镑支持此项工作。各地聘有天才和才华教育协调员,各地方教育局的任务是:制定天才和才华的教育计划并实施,依靠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及各种资源共同运作。如:曾与英国才能儿童教育学会共同推出:高标准天才和才华教育规范的挑战奖”;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为协调员开各种必修课、资格认定课等。

3.法国

法国的英才教育特色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校”大学校”不同于法国的大学,大学一般规模较大,有学生2T万名左右、学科种类齐全、还可以提供从大学基础课程直到博士学位的教育,并且全部是由国家资助,是公立教育。而大学校”一般规模较小,从几十名到一、二千名学生不等;专业性很强,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个专业。比起一般的综合性大学来说,大学校”档次更高,提供的是高水准、专业化的精英教育”在法国能进入大学校”接受精英教育”的人数仅占高中毕业生人数的10%。法国的大学校”被法国人誉为法国的政治和经济精英的养鱼塘’”法国的许多政界要人都出自这类学校:戴高乐曾就读于圣西尔军事专业学校”;德斯坦先后在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和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学习;蓬皮杜总统则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在法国200家大企业中,超过半数的总经理毕业于这类名牌大学。

法国的大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精粹部分,共300多所,其中工程师学校155所,高等商业学校70所,高等师范学校5所。这些学校可以细分为六大块:第一,师范类,最著名的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该校的男校和女校分别位于巴黎市不同的街区,设有文学和科学两大研究方向,主要是培养中学和大学教师以及科研人员。第二,工程类,学校数量众多,专业覆盖面广,大约有120所(其中的83所为公立学校)。第三,军事类,最有名的院校有圣西尔军事专业学校”,“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空军学校”和“海军学校”第四,艺术类,主要培养建筑师、室内装饰家、音乐家、电影工作者、戏剧艺术家、博物馆技术人员、罕见语种语言专家、档案保管员和图书管理员。比较有名的学校有“高等电影艺术研究院”,东方语言学校”和“巴黎文献学院”第五,商业类和交通类,如“高等商业学校”,“国家民用航空学校”,“高等运输学校”第六,管理类,在法国最负盛名的这类学校要数“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它培养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大部分生源来自政治研究学院”的毕业生。

“大学校”对教学实施高标准、严要求的方针,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训练,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大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灵活多样,选修课涉及的领域广泛,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并且所开设的课程与学生日后所从事的职业紧密联系,也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吻合。大学校以其独特的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把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实践能力和组织才能较好地结合起来,并且与政府、企业和部门的实际需要相联系。所以,“大学校”的毕业生同综合大学的毕业生相比就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且待遇优厚。

4.韩国

在韩国,英才”的特别内涵是:具有非凡的才能,为了开发其潜力需要特殊,教育的个人”一直以来,韩国政府不提倡对于英才的专门培养,认为这有悖于宪法精神。《韩国宪法》第31条第4项明确规定:教育的民主、专门性、政治中立是由韩国宪法所保障。通过国家宪法,自主自律已成为韩国学校教育的生命线。

20世纪80年代,韩国发起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运动。英才教育问题成为新的争论话题。1983年,韩国第一所科学中学成立,主要提供科学领域的特色教学。1999年,科学中学达到16所。此后,相关领域的特色中学产生,例如外语学校、艺术学校、体育学校等。2000年类似的特色学校共计78所。尽管如此,这些学校根据《韩国教育基本法》设置,但是并未对英才学生提供足够的学术帮助。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挖掘卓越人才,开发其潜力,通过实施符合其能力及素质的教育、实现其自我价值、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1999年韩国制定了《英才教育振兴法》,并于2000年3月1日起实施。此法第2条规定:国家为了振兴英才教育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即制定有关英才教育的各种综合计划;英才教育内容及方法的改善和补充;英才教育及教育班级的设立和管理;支持英才教育所需的费用;制定有关振兴英才教育的其他政策等。法律还专门规定了实施英才教育的教育机构:普通学校的英才特殊班、英才教育中心、英才特殊学校。每一个学校委员会资助管理英才教育机构。

英才教育的对象是从全国高中以下各级学校的在校学生中选拔的。其选拔标准必须具备下列之一的卓越才能和优秀潜力,即包括普通技能、对学问的特殊兴趣、创造性的思考能力、艺术才能、身体才能及其他各种才能。2003年,韩国为中小学英才教育培训了4457名教师。到2007年,韩国全国大约有4万名中小学生在接受英才教育。

5.日本

在二战前,日本就已经实施过英才教育。二战后,日本人对于战争的反思直接指向战前的英才教育方式,加上美国教育民主主义和平等主义的影响,英才教育被视为违反教育民主思想的制度而受到批判。作为战后日本教育改革原点的教育基本法,以教育平等原则作为最高信念,依此建立的教育制度也尽量避免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受其影响,英才教育长期在日本销声匿迹。这种教育政策在当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于教育上追求完全的平等,日本很快进入了适龄者全部都能进入高中的时代。学校培养出大量均质的人才,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但是,这种过度的教育平等严重阻碍着优秀人才的培养。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之后,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在经济领域,由于日本跃居到世界领先地位,其生产重心由以前的模仿转向开发和创造,相比而言,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开始显得匮乏。因此,产业界要求教育界为其提供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其中包括具有卓越才能的“英才”这种需求在1971年召开的中央教育审议会第22次咨询会上初露端倪,有的委员明确提出在升学和升级上应该针对学生的能力采取特别的教育措施。到1978年,当时的日本首相福田纠夫发表电视讲话说:“日本在经济赶超的时代依靠的是模仿,但是今后必须开发具有独创性的能力。因此,实施英才教育,的时代来临了。”可是不久,首相发生更迭,国民对教育的关心也逐渐转向日益严重的学校暴力、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以及在学生之间发生的相互孤立和虐待的问题,而对“英才教育”的关心却逐渐淡化,在后来的教育审议会上长时间不再有人提起“英才教育”问题。

2002年1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劝学》其内容主要由5部分构成:(1)通过细致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自己学习和思考的能力;(2)通过发展性的学习,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提高各自的能力;(3)通过体验学习的乐趣达到提高学习欲望的目的;(4)扩充学生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习惯;(5)推进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的特色学校的发展。其中,第二条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提高各自的能力”打破了日本以前过度忽视个性的思想枷锁,为英才教育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其后,作为国家具体英才教育政策出台的是理科高中的指定。2002年5月,日本在全国范围内选定26所高中(包括初、高中一贯制学校)作为理科高中,文部科学省一年投资7亿2714万日元用于学校的发展。理科高中的目标主要是以科技、理科和数学教育为重点,加快理科教育课程的开发,推进高中和大学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性研究,从而培养对国家有用的科技人才。

6.新加坡

长期以来,新加坡一直奉行人才立国战略,充分开发本国人才资源,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新加坡确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分流”教育制度。这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精英教育模式,即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多次分流,不断选拔,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以便为新加坡这个小国选拔国家急需、数量有限的栋梁之才。

1984年,新加坡教育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天才教育计划”新加坡天才儿童的甄别与筛选分别在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进行,每年8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进行三年级的“初步甄别”和“入选测试”;每年12月第一个星期进行六年级的选拔考试,参加者必须是在毕业离校考试中有三门或三门以上获得A级的学生。测试试题均由一些富有这方面经验的专家设计。测试过程尽量确保筛选的准确性,努力避免误选和漏选;同时还要确保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机会,尽量避免测试中的性别偏见。入选的天才儿童被编入普通学校的特别班(一般25名学生左右),由受过专门训练、经过特别挑选的教师授课,其教学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发现能力为主。天才教育计划实施效果良好,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新加坡培养的天才儿童后来大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尤以科学家和工程师居多。

7.印度

在印度,除了泰米尔纳德邦以外,其他各邦的5000多个行政区都有一所天才儿童学校”,总计为512所,其主要招生对象是农村的超常儿童。有教育专家指出,印度人口的70%在农村,而农村儿童占了青少年的大多数。印度政府开展天才儿童教育项目的初衷就是,无论家庭社会地位如何,都要保证农村天才儿童像城市儿童一样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实现社会公平。

印度的“天才儿童学校”多数建在城乡接合部,学校建筑风格和格局全国统一,清一色两层楼房,一律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生在校食宿的一切生活和学习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学校向天才儿童提供高质量的现代教育,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科学、商业、体育、瑜伽、文化和艺术等。为保证教学质量,天才学校对学生的选拔十分严格。每年2月份在印度全国统一进行2小时的考试。考试内容分3部分,心理能力测试占60%,语言占20%,数学占20%。录取的学生中,75%以上必须是农村儿童,其余25%为城市儿童。33%为女孩,3%为残疾儿童。

印度“天才儿童学校”的管理机构是一个被称为新黎明学校组织”的机构,总部设在新德里,隶属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该机构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区,每个大区下辖3到4个邦,对“天才儿童学校”进行规划管理。

二、各国英才教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综观各国英才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可以发现适合英才成长的教育教学制度,应体现这样几个特征:即开放性、多样性、主体性。所谓开放性,是指教学活动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对内对外都要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尤其要瞄准国际教育科技发展的前沿,吸纳百川,为我所用。同时在教师的选配,学生的选拔,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应该是开放式的。所谓多样性,是指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升学制度等等方面的多重构建,真正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使学生具有与自我发展相一致的选择对象和选择权。所谓主体性,是指在生活、学习和管理诸方面都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个性的陶冶,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使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创新的品质,并具备很强的创业能力。

与英才教育相适应的制度创新涉及到教育教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培育英才,事关国运,必须加快英才教育制度创新的步伐,以便在我国尽快开拓出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才教育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赵晋平.从理科高中看日本的精英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4,(5):24.

[2]郑立华,王淑艳.法国的高等专科精英教育[J].开放时代,2001,(11):120.

[3]谌启标.韩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英才教育计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5):9.

[4]李永智.美国的英才教育与因材施教[J].基础教育参考,2004,(4):15.

[5]郭华.试论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孔保山师专学报,2003,(1):52.

[6]傅双琪.印度私立公学”的精英教育[J].教师博览,2006,(8):12.

[7]吴明海.英国伊顿公学的英才教育[J].中国教师,200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