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来自小学阶段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7-17 来源: 作者:翟京华

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是世界教育探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各国教育追寻的高端目标。我校自1995年起开展小学超常儿童鉴别与教育专项研究,通过多元测试方式,选拔出高智商的孩子,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升教学的速度、深度、广度,在四年的时间内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业。课题实验历时16年,从课程资源建设、教材编制、教育教学方法和创新开放的教育模式等方面整体推进,使学生情感、心理、品德、能力、身体素质得到整体和谐发展,探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小学培养超常儿童的综合建构的实验模式。

一、构建科学的鉴别体系,选拔适宜进行超常教育的儿童

多年来,育民小学超常儿童研究实验组克服重重困难,在小学超常儿童的鉴别、心理发展和教育培养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对数以千计的儿童作了测查,对数百名超常儿童做了个案调查和系统培养,并对其中的许多个案进行了长达16年的追踪研究。我们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和个性心理特征问卷等研究工具,对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的认知、记忆、思维(包括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1.坚持多元鉴别方式

在鉴别超常儿童方面,我们坚持多指标、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评价的方针。鉴别分为:鉴别儿童大脑天赋水平,鉴别儿童后天学习水平,鉴别儿童后天学习能力和潜力水平三个层次。针对六岁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在具体操作时我们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对于智力与能力的测试要尽力排除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是基于幼儿学前教育参差不齐的考虑。

2)脑功能测试方案的选择要尽力避开社会已流传或多人已被试的方案。

3)对学科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考查一定要采取短时间集体教育、动态考查的方式进行。

2.分层进行科学测试

我们采取面试、一试、二试、三试的程序,分层次进行测试。

面试:侧重于对学生生理发育的一般了解及思维能力的初步判断。除生理发育问题外,一般面试不淘汰。

一试:侧重对幼儿智力、能力、记忆、注意、观察、想象、推理、创造等能力进行测试。试题设计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也就是使早学的与未学的,会写与不会写部分汉字及阿拉伯数字的孩子,均能充分显示自己的认知能力。测试采取集体测验的方式。

二试:包括两项测试。一为高一层次的对于幼儿智力、能力、记忆、注意、观察、想象、推理、创造等能力的测试。二是综合能力测验和神经类型测验。努力排除“知与不知”的影响,考查儿童大脑功能的优劣。采取集体测试的方式。

三试:集体试读。侧重对学生学科感受能力及非智力表现的观察与比较,用以考查学生的听课能力、自学能力、学习习惯、个性品质。

二、明确实验理念,探索适宜超常儿童发展的育人模式

针对超常儿童智力因素强而非智力因素较弱,自我意识强而合作意识较弱,成功欲望强而抗挫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们在超常教育中确立了“以人为本、育人至上、差异教育、促进发展”的实验理念。

我们制定了“和谐成长方针”,体现三个协调发展理念: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身体与心理协调发展、特长与非特长协调发展。实施了“育心、励志、启思三维行动计划”,即情境化主题教育育心、基地化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励志、探究式合作学习启思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抓好七个培训重点,即突出培养学生三个品质:爱心、勤奋、创造;让学生基本掌握两种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实现两个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为此,我们创建了超常教育工作八法─“三多五勤工作法”。“三多”:多亲近学生、多组织活动、多和家长沟通。我们增加沟通的频率,一个月召开一次家长会;丰富沟通的内容,有以专家为主角的专题指导会,有以家长为主角的教子经验介绍会,有以任课教师为主角的情况介绍会,也有如何教育孩子的研讨会;活跃沟通的形式,有分散小型会议式、沙龙式、家庭访谈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五勤”: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勤交流。

三、整合课程结构,为超常儿童提供特殊的课程计划

课程结构决定人才结构,课程内容决定人才质量。我们根据超常儿童的实际情况,依据人的发展规律,实行了以促进超常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策略是“精、全、博、简、优”。

 1.“精”:精选课程内容

我们力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精品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鲜活的学习资源。对于文科内容,我们注意汇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既展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又表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对于理科内容,我们注意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先进的信息技术,关注环境、资源等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时代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全”:开设全面多样的课程

对于国家规定的课程科目,我们开齐、上足。同时,我们还针对超常儿童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科技活动课、信息技术运用课、自然体育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心理辅导课、思维训练课及古诗文朗诵课等特色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例如:心理课开设了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如悦纳自我的训练、耐挫力的训练、群体适应性的训练、自律问题的训练、良好竞争态度的训练、健康情感的训练等。在科技活动课上,我们引进“做中学”,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校本课程“自然体育课”上,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走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形成以体能训练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调节情绪、培养合作能力为重点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成为实验班的一大特色课程。

3.“博”:教材以一本为主、多本为辅

我校实验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建构教材。例如:语文学科按主题重组内容,将文学名著引入课内,开展古诗诵读。数学学科按知识结构构建条块结合的框架,把小学六年的全部数学知识按五大板块进行组合,使超常儿童在四年的时间里,按系统、成网络地学到六年的知识。

4.“简”:作业简洁,训练简约

我们提出让孩子们少负担,多思考。为此,我们不搞题海战术,不搞烦琐训练,重启发,不填鸭。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学习,自主学习。

5.“优”:优化课堂教学

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我们构建了以自学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情趣为纽带,以创新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亲和的师生关系、温馨的班级氛围、互动的教学形式、有序的教学组织中进行有效学习。

四、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实行“四度统一”的教学方针,利用超常儿童大脑功能好的优势,将教学的广度、深度、速度与学生承受度相统一,构建了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数学学科构建的“实验-归纳”模式、“探究-发现”模式、“联系实际-自主学习”模式等;语文学科构建的“思维与表达”模式、“阅读与赏析”模式、“社会实践与探究”模式、“创编与表演”模式、“资料搜集与整理”模式、“讨论与辩论”模式等。通过构建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师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教学过程逻辑性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预见与推断,更为全面和深刻,使教学的整体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根据超常儿童的思维结构和心理特征,采取“三个结合”和“四个强化”的方法。“三个结合”,即大导师与小讲师结合、导学与自学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四个强化”,即对学生强化学习兴趣的激发、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强化思维品质的训练、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础性的教育是超常儿童教育的必要内容,同时,超常儿童也需要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方式。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已毕业的六届超常实验班学生共193名,32%进入北京八中超常实验班,继续接受中学阶段的超常教育,其余68%的学生升入北京八中、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校的普通班就读。他们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得到普遍的认可与好评。超常班学生在参加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成绩优异,在已升入大学的毕业生中,43%的学生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学校,目前无一例发展不良的个案。实践证明,超常教育正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智力超常的儿童创造了符合他们特点的教育,实现了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注释:

本文为第八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交流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