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考限制整体构建中学阶段英才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江苏省天一中学英才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1-07-17 来源: 作者:许芹

江苏省天一中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科学模式,在英才学生的选拔与鉴别、课程与教学、师资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学校逐渐意识到,我们并不缺乏成为拔尖人才的种子(潜人才),但我们确实缺乏有利于种子萌芽的肥沃的“土壤”和有助于小苗茁壮成长的良好的“气候”。这种“土壤”和“气候”的实质,就是学校课程体系。

为此,我们深刻反思传统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突破中考限制,以中学五年一贯制的系统思想科学安排各年级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安排,明确由“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型的英才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构建了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为主体的立体多维的英才教育课程体系。

一、明确英才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由“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型

天一中学的英才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一,个体培养探索阶段(1980~1992),从初一或高一开始,确定早慧少年作为教育研究对象,实行“导师制”辅导培养;其二,群体培养实验阶段(1992~2001),实行集中办班培养;其三,整体改革实验阶段(2001~2010),学校成立了少年部,在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校拔尖创新教育研究成为江苏省政府“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其四,试点学校实验阶段,2011年,学校成为“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建设,努力探索拔尖创新学生培养模式。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许多学校的课程设计缺少对不同学生兴趣的关注、对个性发展的“量身定制”,学生的学习缺乏选择性,课程体系还远未实现从知识体系到能力体系的转型。为此,我们设计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方案》,明确了由“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型的课程目标:“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个性化、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提供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支持和机会,让学生在新的教育文化中脱颖而出’为基本思想,通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建设,让学生的潜质得到充分且全面的发展。”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尤其注重培养目标与课程功能的一致性。

1.打好英才人格根基,凸显课程的价值性、人文性与情感性

我们进行英才教育的目标是为21世纪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奠定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心态,才会将个人的价值与祖国的昌盛融为一体,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所以,我们在课程设计时,十分注重课程建设的价值性、人文性、情感性,努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积极的生活者”。我们特别强化了责任感、团队意识的培育,十分关注学生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多种基本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凸显对学生以下四种品质的关注。

“卓越思维”: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项目研究等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系统性思考、预见性思考等创新思维能力。

“宏观视野”:我们力图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形成广博的认知领域;引导学生关注多元文化,增强国际理解,丰富自己的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整合知识与经验,加深他们对自我以及周围世界的理解。

“积极人格”:我们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每个孩子都具有“经营幸福人生的能力”,都成为“积极的生活者”;通过课程实践,每个学生都始终拥有美好的愿景,始终保持卓越的沟通能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济世情怀”:“重点中学的孩子要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我们希望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爱国心和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人类的关爱、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情以及强烈的道德感,培养学生正直、诚信以及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2.研究超常学生特质,增强课程的综合性、丰富性与选择性

超常儿童具有特殊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创造性强,思维活跃。我们对学生的人格特质测试等研究显示,我校少年班学生在“聪慧性”、“自律性”等维度上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在“聪慧性”方面,他们思维敏捷、正确,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在“自律性”方面,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强,在交往中能细心观察别人的特点,并按自己的想象,合理支配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超常儿童对“综合要素”知识的接受程度也远远优于对单一知识的接受程度。要实现英才发展的培养目标,不仅要看国家课程校本性实施的水平,还要看学校为英才学生提供了多少优质的校本课程。因此,在深入研究英才学生的群体特性和个体特征的基础上,我们注意课程设置的弹性和选择性,打通初中高中阶段课程界限,整体安排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综合性,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我们按照人文学科群、自然科学群、艺术学科群对课程进行综合,这一综合不是各科知识的简单堆砌和模块的叠加,而是在综合分析、分类基础上的重新组合。我校与英国斯伯丁文法学校合作的风力发电研究、与瑞德克里夫学校合作的月坑研究,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

3.着眼英才终身发展,提高课程的系统性与创造性

我们的课程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高尚、完善的品格特征”。所以,我们在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学力”,在基础学力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注重学生态度、习惯、视野和知识的综合涵养,在学校课程文化中真正体现出基础教育的本义和超常教育的追求。

我校少年班学生不用参加中考,这使我们得以用五年一贯制的系统思想科学安排各年级学科课程的开设与课时分配,优化学习过程。我们对五年的课程进行了内容重组和学科综合,删除了一些繁旧及重合的知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过程中,我们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防止出现各个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现象。

二、构建英才教育课程体系:由“一刀切”走向立体多维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摒弃了传统学校“一刀切、齐步走、标准化”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模式,构建了立体多维的课程结构,进行英才教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建设。

1.基础课程:渗透创新能力培养内容

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所有的课程内容,并达到国家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学科课程(针对现有的课程标准进行内容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并渗透社团学术活动课程)、学校德育课程(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体验、熏陶、成长)、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规划人生的能力,形成成长的内驱力),以及学校艺术、健身、劳动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内容。例如:我们在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删,如语文增加课外阅读的含量,外语除了国家基本课程外,还增加了新概念英语的教学。

2.拓展课程:帮助学生发现多元智能

拓展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自由选择其中的部分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校本选修课程(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增加学科前沿发展的课程内容);分学科基础课程(含学科拓展、学科竞赛、活动技能、体育艺术、学生社团等);名人课堂课程;专题综合课程;文化浸润课程(组织拔尖学生海外修学旅行、交流互访、短期培训、课题研究,感受世界顶尖学府的独特文化,拓展全球视野);学校三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活动课程(强调学术取向,项目研究)。

这类课程更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通过各种平台帮助学生发现多元智能,并在各类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特长。例如:教师顺应超常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广度或深度上进行拓展延伸。文科课程主要以现代科技的新走向及社会实践性内容为主,理科课程主要以现代科技的新走向和实验操作性内容为主。

3.研究课程:发掘、培养和发挥英才学生的优势潜能

研究课程面向具有创造潜质的学生,让他们进行兴趣和任务驱动下的体验式、探究式研究,激发他们的科学精神,增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课程内容包括:课题研究课程、创新实验室自主研究课程、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如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以及各类创新思维活动)。

例如:在课题研究课程中,我们结合研究性学习、综合社会实践、学生社团等活动,强调将问题探究与学科学习相融合,让学生基于某一问题“看得远、想得深、做得新”。在创新实验室自主研究课程中,我们以“创新实验室”为主要平台,开发学科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让一部分拔尖学生进入高校、企业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项目,体验科学研究氛围,熟悉科学研究流程,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三、思考英才教育课程的价值所在:为英才成长构建“创造性环境”

1.中学英才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崇尚科学、热爱真理、执著追求是英才的核心特质,更是英才成长的恒久动力。中学的英才教育目的并非只是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学校要为学生搭建观察、思考、探究的各种平台,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质疑、勇敢地否定、深入地探究。

2.富有创造性的学校文化是最富有生长力的英才课程

英才的培养绝非只是开设几门课程,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要贯串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学校文化的孕育中生成。学校文化就是能够诞生“爱迪生们”的环境和“土壤”。学校应该成为孩子们做梦的地方,对学生的培养,要从呵护他们微渺的念头开始,惊喜于他们小小的创意,并不断地为他们的思想注入新鲜的源动力。如此,“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就必将成为事实。

3.英才课程需要借助研究的力量不断完善

近些年来,我们一直遵循“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课题引领,研究推动”为工作指导思想,通过“中学超常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资优教育‘丰富教学模式’的本土化研究”等课题,逐步对创新拔尖学生的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此外,学校积极参与世界天才儿童大会、亚太超常教育会议、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各项活动,与国内众多名校进行了长期的项目研究合作,使得英才教育课程日益成熟。

4.英才教育的系统推进需要科学规范的试点探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探索性工作,需要有科学、规范的实验。以便在实验中积累经验、摸索规律,形成拔尖人才、各类个性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希望在若干有条件的省市,组织国家层面的试点学校,积累和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课程。组建全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作组”,发挥试点省、试点学校的协作功能,互通信息,互通资源,优化这种探索性实验。也要成立由高校专家、科学家组成的研究指导团队,规范性指导科学实验。

5.要为英才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培养英才必须要有宽松的环境。英才培养的课程建设更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学校管理者的使命就是为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创造一种尊重个性、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从传统的“有效管理”走向学生“行为自律、学习自主、个性自强”。优秀教师要善于发现创新拔尖人才的个性优势,善于保护创新拔尖人才的灵性,善于提供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力. 促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J].人民教育,2012,(1).

[2] 李继星. 从知识体系走向能力体系——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2,(2).

注释:

本文为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教育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问题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08&ZD002)的研究成果之一,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九八五”项目资助课题“英才教育与国家发展”研究成果之一;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资优教育‘丰富教学模式’的本土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