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美国《天才儿童季刊》研究主题及方法评析

发布时间:2021-07-09 来源: 作者:李 琳 桂 勤

在跨国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来检验各种有关教育与社会的假说,也可以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内容资料量化,加以比较,描绘这个对象的发展过程,得出该对象的规律和发展趋势。[1]因此,应用内容分析法对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趋势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和应用的一种重要途径。《天才儿童季刊》是美国英才教育领域最具有权威性、在同类学术刊物中具有最高水准的英才教育研究期刊。它创刊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美国英才教育研究的兴起之时,并伴随着美国英才教育研究的成熟和发展一起成长起来。其所属机构——美国天才儿童协会,对美国英才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也成为国际社会开展英才教育探索的基地。[2]因此,这本期刊21世纪以来的研究趋向,是我们了解和把握美国英才教育研究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文借鉴了英国学者马尔科姆·泰特(malcolmtight)对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分析框架以及英国学者安吉拉·利特尔(angelalittle)对于比较教育研究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3-4]对《天才儿童季刊》2000—2009年刊载的192篇文章,从研究主题和方法两方面进行量化统计。对研究主题的统计,借鉴马尔科姆对主题进行归类时的方法,首先整理出每篇文章所涉及的主题或问题,并概括出关键词。然后,将所有的关键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出来,并将相似的或相关的关键词分别合为一组,这样最终整理出本研究的主题分类框架。对其研究主题的评析则从内部及外部两种取向进行。内部取向指英才教育内部的教育过程,涉及到英才生研究、英才教育教师研究、教与学研究、课程研究;外部取向则指英才教育过程以外的政策研究、计划研究、咨询研究、学术工作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对研究方法的统计则根据两位学者的分类,结合《天才儿童季刊》上所刊载文章的特点,逐篇进行研究方法的归类。 

一、21世纪《天才儿童季刊》的研究主题 

2000—2009年,《天才儿童季刊》共刊载了192篇学术论文,所列出的关键词达400余个。 

将这些关键词的首字母按照26个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关键词相同或相近的再归为一类,如此逐级归类,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内部取向的研究篇目占总篇目的65.12%,外部取向的研究篇目占总篇目的34.88%。以内部取向的研究居多,将近占总篇目的2/3。笔者将涉及篇目逐年列表。为更清晰的表示21世纪以来各研究主题变化的趋势,笔者用折线图来表示。

 1_1.png

1_2.png

1_3.png1_4.png 

二、研究主题评析 

(一)内部取向评析 

从内部取向英才教育的内部过程来看,其研究主题主要涉及英才学生的研究、英才教育教师的研究、英才教育的教与学研究及英才教育的课程研究。其中以英才生的研究篇目最多,共有92篇,占到总篇目的47.92%。四类研究主题有以下几种趋向: 

.英才生的研究——重中之重 

从研究内容来看,在对英才生进行研究的92篇中,研究者主要研究了英才生的个体心理状况、心理现象与行为、社会化与发展、英才生的识别与测量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环境对英才生的影响五个问题。具体篇目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在英才生的研究中,研究者近年来侧重于学校、家庭、社区环境对英才生的影响,占学生研究的29.35。如“天才学生在示范生涯和技术教育学校”、“学术天才对于社区服务的态度”分别研究了生涯和技术教育学校和社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英才生的个体心理研究中,学者们致力于认知的研究。有关认知发展的研究有7项,其中包括高中天才学生由于性别和种族引起的认知论的改变分析;在英才教育中追踪英才生的元认知工具;小学天才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性学习结果等等;在英才生的社会化与发展中,有研究者对291个杰出非裔美国人成长的经历进行的历史研究,有天才女孩逐步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涯研究,还有学术天才对于社区服务的态度的研究等。

 1_5.png

总的来说,研究者关注天才儿童的人生发展、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交心理的研究;关于心理现象与行为,研究者研究了天才女孩的自闭症问题、天才和同性恋的问题、自杀意念以及多动症的问题;在英才生的识别与测量研究中,学者们关注于学术天才学生的识别问题,尤其是在识别中非口头能力测试的作用,如运用非口头语言测试英语语言学术天才学习者、非口头语言测试在识别中的作用研究等。还有学者研究如何识别学前天才学生。在有关英才生测量的研究中,有学者对中国的天才等级测量形式进行了研究。 

从英才生的类型来看,在192篇文章中,涉及到的英才生的类型有学术英才生、艺术英才生、智力英才生以及特殊类型的英才生。如图3所示:

1_6.png 

:图标里边的数字表示21世纪以来《天才儿童季刊》中所涉及到的各类英才生的研究篇目。 

由图3可见,特殊类型英才生中的弱势英才生是十年来美国英才教育研究领域关注一个重要类型。笔者对有关弱势英才生的研究具体逐年进行篇目分析,见表3。 

弱势英才生按照其弱势的原因可分为经济弱势生、种族弱势生、性别弱势生、地域弱势生(指出生在偏远地区、山区、农村等地)、以及经济种族双重弱势、经济地域种族多重弱势的学生。由统计表3可以看出,研究者对弱势英才生的关注重点在于种族弱势生,对于经济弱势以及地域弱势生的关注较少。 

低成就英才生也是近十年来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低成就英才生是指现实中存在的一部分非常具有天分却不能达到他们能够达到的学业成就水平的学生。研究者认为低成就的原因有多种:过多的旷课、课堂表现不佳、分裂性行为、低自信水平、家庭问题以及贫困等等。除了这些能够预言的高才能学生低成就的因素外,还有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也能引起低成就,如学生在每天的学习当中都面临的不适当的课程及课堂容量。在对低成就英才生成因的分析之外,学者们还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和解决措施。 

从教育阶段来看,小学阶段的研究占学生研究的28.26%,而对于青少年的研究则占27.17%。如表4所示:

1_7.png

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及青少年阶段的英才生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92篇文章中没有明确的专门对初中阶段英才生的研究,而是将其包含在青少年阶段或整个学校教育阶段中进行研究。学术工作研究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学术上的自省活动,包括学者们的关于学术工作的理论反思、学术发展等等。 

2..英才教育教师的研究——持续升温 

对英才教师的研究,学者们重点关注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英才生所产生个人偏见的原因及其影响,并研究了英才教育领域内教师的评价标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个案研究以及优秀英才教育教师的个性风格等。其中,学者们对新入职的年轻女教师进行的个案研究,以及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教师职业对新婚女教师的影响的研究,为传统的英才教育研究内容增加了新的视角。 

3.英才教育课程的研究——依然关注 

对英才教育课程的研究涉及到了课程评价、课程模型、高级课程对英才生的影响以及对普通课程进行改造以适应英才生的研究。其中,课程评价是学者们的关注重点,有四篇文章涉及到了课程评价。 

4.英才教育的教与学研究——走向开放 

教学是英才教育过程的中心工作。21世纪以来,英才教育教与学的研究逐步走向开放,不再限于英才生的教育,逐渐开始进行把英才教育课堂教学进行改造以推广到普通班级课堂当中的研究。除此以外,学者们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方法,如区别指导、快节奏课堂中的教学法、合作教学策略、阅读指导等,对学生学习的研究则侧重于双超常儿童的学习障碍、英才生的研究过程等的学生的内部认知变化等的研究。 

(二)外部取向评析 

1.英才政策与计划研究——关注热点 

对英才教育政策和计划的研究是近几年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十年间学者们对政策与计划的28项研究中,有14项对英才教育计划的研究,涉及到的英才教育计划有:明星计划(starprogram)、博物馆关怀跨越行动计划、不分系精英班计划、跳级和国际学士学位、激励计划(exciteprogram)、才能研究教育计划、催化剂计划、提前入学计划。在各种计划中提前入学计划受到学者们的重点关注。四项相关研究中有“提前入学学生的社会情感因素对于适应的促进作用研究”、“提前入学学生对大学第一学期的印象研究”、“提前入学对人生的影响”以及“从家长的角度看提前入学的影响”。 

对于政策研究,除一篇对德克萨斯州英才教育政策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外,其他研究集中于政策宣传的研究。如《天才儿童季刊》在2003年以专刊刊载了6篇政策宣传研究文章。涉及到地方和州对天才教育政策的支持研究、对普拉斯基县特殊学校学区政策支持的个案研究、南达科他州卡斯特县政策宣传个案研究。对于政策支持与宣传研究的重点关注,显示出美国学者急切的呼吁和倡导英才教育,并试图引起政府、州及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2.学术工作研究——焦点争鸣 

美国英才教育领域的学者近年来加强了对学术工作的讨论和反思。2009年10月的专刊促使讨论达到了高峰。这一专刊也是对1982年第26卷第一期专刊“英才教育的去神话色彩”做出的回应。1982年《天才儿童季刊》曾经专刊刊载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的讨论集中于一个问题“如果英才教育要在80年代生存下去,必须有效的应对哪些问题?”。引发当时的讨论是跟当时的美国社会环境、普通教育状况分不开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美国政局动荡不安,经历了与越南的武装冲突、反战运动、水门事件、弹劾总统等政治事件。公民权利运动风起云涌,女性主义运动兴起,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呼声高涨。政局、社会的不稳定局面同样反映到美国教育领域中。在英才教育领域,“马兰报告”发布十多年来,英才教育领域涌现出许多想象的而不是真实的实践和信仰。时隔二十年后,英才教育领域的学者们又开始反思美国英才教育领域当前是什么状态,是否超越了1982年试图驱逐的神话?那些神话被改变了,还是被新的神话所代替?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了2009年10月专刊上的学术反思和争鸣。参与 

1982年讨论的学者们重新对自己当时提出的观 

点审视、修改、延伸。2009年学者们开始关注一些新的对于英才教育研究的幻想:高能力学生不会面对问题和挑战;天才个体没有独特的社会和情感需求;对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是公平的;跳级对于天才学生是一个适当的计划。2009年新的讨论议题显示出学者们更加关注学生们的心理、情感需求以及教学、计划的适切性。 

3.智力理论研究——明显回落 

关于智力理论的研究作为英才教育研究的一个传统领域,在2005年研究达到一个峰值,近三年来则缺乏学者的关注。在已有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对于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的差异进行的研究,如成功智力理论的研究。 

4.英才教育咨询研究——较少关注 

十年来对于英才生的咨询工作研究较少,仅发表在2006年1月的一篇文章“天才学生的咨询需求:隶属大学的咨询中心摄入形式分析”。如前所示,在276个研究者中有11人有着教育咨询和心理咨询的教育背景,占总人数的3.98%,美国学校中有不少学校开设咨询机构,且不少研究者除主要工作外,在不少高校或学区做兼职咨询工作。但十年来文章统计显示,学者们对学校咨询的研究投入了较少的关注。 

三、21世纪《天才儿童季刊》的研究方法及评析 

(一)研究方法统计 

21世纪以来《天才儿童季刊》所刊载文章的研究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文章作者的研究多采用量化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这两种研究范式占总研究数量的66.67%。其中,采用量化研究范式的研究有95项,占总研究数量的49.48%,采用质性研究范式的研究有33项,占总研究数量的17.19%而理论研究有45项,占到23.44%。这三种研究方法共占所有研究的90.10%。下面笔者将对这三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二)量化研究取向的主导地位 

由上述统计数字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美国英才教育研究领域中量化研究范式的研究占所有研究的1/2.仍然在英才教育研究方法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在量化研究范式的95项研究中,42项研究采用了心理测量的方法,另有45项研究采用了调查法,8项研究采用了实验法。 

在采用调查法的研究中,研究中更加青睐于采用问卷法和调查表法。例如,在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文章《天才和非天才学生基于气质类型的学习方式》(temperament based learningstyles of identifiedg if tedandnong ifted students)中,研究者使用了“学生学习风格问卷”(student stylesquestion naire)对1554个8—17岁学生进行了调查,这些学生分别被认定为天才和非天才学生。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英才教育研究领域, 

问卷调查法多使用在大样本研究中,研究成本低,速度快。问卷法多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如自我概念、自尊以及成就动机等的研究中心理测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在英才教育研究领域得到一贯的重视与广泛应用。研究者运用各种心理学测量量表对英才学生的心理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到: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的差异、学习风格偏好、英才学生的阅读兴趣、时空智力、英才生的过度兴奋、学习动机、创造力发展等等。心理测量的方法不仅运用到对学生内在心理过程的研究,还运用到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实验法作为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在21世纪以来美国英才教育研究中虽然仅被8项研究采用。而这8项研究均分布在2005—2009年五年之中,且8项研究中有2项为准实验研究。 

(三)质性研究取向的异军突起 

通过分析得出,21世纪以来质性研究范式的研究有33项,两倍于21世纪以前质性研究范式的文章。如下图所示:

1_8.png 

而在2000—2009十年中,质性研究范式的应用如下图所示:

1_9.png1_10.png 

由图5可以看出,质性研究范式在21世纪前五年来颇受重视,在2003年达到顶峰。在近五年中其应用稍有回落。在质性研究范式的应用中,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收集资料时运用最多,其次为访谈、观察和文件搜集相结合。在运用到访谈方法收集资料的33项研究中,有6项研究中的访谈结合了个别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总之,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多种搜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搜集资料,访谈和观察相结合由于成本低、更容易操作而倍受研究者青睐。 

(四)其它研究方法的多元呈现 

虽然上述量化和质性两种研究范式占据了21世纪以来研究方法的舞台,但是新世纪以来各种研究方法的使用还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混合研究、内容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心理剖析仍然在研究方法中占据一定比例。混合研究尽管试图把量化和质性两种范式结合起来,使两种范式的优势都能发挥出来,但是,往往其结果偏向于量化研究,且虽然在搜集资料时运用了质性或量化的分析方法,但是既不能归属于量化研究范式,也不能归属于质性研究范式。可以说这种研究只是方法的使用,而没有使用任何研究范式。在192篇文章中,混合研究有7篇,占总篇目的3.65% 

内容分析法共有9篇,占总篇目的4.69%。内容分析法运用在对文本的解读,如对州天才教育政策的效果测量采用了内容分析。 

历史研究法有对于天才和低成就英才生的研究。研究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低成就英才生的现象,提供了对于低成就英才生深入的理解。 

心理剖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运用到英才教育领域的研究当中。研究者对一个学术天才学生的自杀行为作了深入的研究,从教师、父母、学生个人的角度进行了心理剖析。 

运用理论研究方法的45项研究,除去2009年10月学界的争鸣外,其他研究还有英才教育及英才教育研究反思、智力及智力理论研究(成功智力理论)、才能发展、创造力、英才计划、教育咨询、合作教学策略、孤独症、低成就英才生、识别经济弱势和少数民族天才生、教师评价、通过多元文化指导促进黑人男性在英才计划中的参与。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数量基本持平,其中对于智力及智力理论、才能发展研究分别为4篇,略占多数。 

结语 

2000—2009年美国《天才儿童季刊》所刊载的文章,在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上表现的趋向,使我们看阶级专政的工具”、“学校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把教育当作社会意识形态。“文革“结束后,随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人们从极“左”思想路线中摆脱出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教育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到90年代微观教育领域中对人作为主体的发现、素质教育的推行,进而到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确立“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30年的变化历程 

反映了教育改革不断地朝着发现人、解放人的目标前进。以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将会进一步巩固人在教育中的本体地位,最到了21世纪美国英才教育研究既关注英才生,又注重英才教育教师及课程,且逐渐发展到对英才课程进行改造以适应普通学生。对学术工作的反思以及英才教育政策的宣传渐强,而对于智力理论的研究则渐弱。在对英才生的研究中,英才生的生存状态及特殊类型英才生受到特殊关注,尤其是弱势英才生、低成就英才生成为学术研究热点。在研究方法上量化范式,它都离不开我们一定的历史阶段,离不开一定阶段的社会发展的背景和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所要讨论的具体情况,包括转型所处的时代、社会、国家、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问题等等,确定所使用的“教育转型”的含义。 

当代中国教育转型,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教育转型,也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转型,它是一种双重的转型。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另文阐述。这里只想说明,教育转型的内涵,只有回到具体的社会和教育情境中,才具有实质的意义。本文只能算是对教育转型的形式探讨终使教育真正成为解放人的事业。[11]“教育转型”一词具有多义性。在泛化的意义上,它是指教育形态的历时态变迁,是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教育形态向另一种教育形态的更替;作为借鉴西方社会转型的概念,社会转型特指西方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过程,即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所指。与此对应,教育转型也特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教育向现代工业社会教育的转型。作为中国的教育转型,自然不能离开中国当下的语境,它特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转型,这需要我们结合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中国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加以分析、确定单单把“教育转型”孤立地作为一个词语来解释,我认为,可以有范围不同的解释。但问题是,任何的教育转型,都不是空洞的、形式上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美】a·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朱志焱,潘琪,张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5153. 

[2]陆学艺.社会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375-376 

[3]郑杭生.社会转型及其在中国的表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3. 

[4]瞿葆奎.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904-909. 

[5]范燕宁.当前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7(1):19. 

[6]韩庆祥.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j].现代哲学,2002(3):27-35. 

[7]袁方,等.社会学家的眼光: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30-44. 

[8]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3(1)91. 

[9]叶澜.实现转型:新世纪初中国学校改革的走向[j].探索与争鸣,2002(7):13-14. 

[10]陈云恺.教育转型论纲[j].社会科学战线,2006(1):230-231. 

[11]冯建军.朝着人的解放的目标迈进[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