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技大学少年班看理科超常少年的发现和早期培养

发布时间:2021-07-15 来源: 作者:司有和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纪念建院三十周年茶话会上说,要认真地注意培养和发现人才,希望我国的科学事业繁荣昌盛、人才辈出。理科人才的早期培养,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组成部分。我想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两年来的办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一、少年班产生的客观基础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办于一九七八年三月,它是粉碎四人帮”不久,在我们的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由广大群众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办学的形式,并不是那一位领导同志,坐在办公室里头脑一热、灵机一动思出来的。所以它一出世,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重视。

早在一九七四年,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回国探亲,针对“四人帮”破坏教育事业的情况,向敬爱的周总理提出了理科人才也可以象文艺、体育那样从小培养的建议。李政道教授的建议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赞同。李政道教授说“在国际上,理科方面的人才一般都在廿多岁时出成果,几乎没有例外。”因此,大学生如能在十九岁左右毕业,搞几年科研后正好二十几岁,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是出成果的好时候。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十四、五岁进大学才比较合适。

在心理学上,对于才能出众的少年叫做超常少年。在文艺、体育方面对具有超常才能的少年,及时发现和及早培养,能够取得成效。那么在理科方面,有没有超常少年呢?心理学工作者采用多种办法作过统计,超常少年一般占全体同龄少年总数的万分之一。世界科学史上,一些科学巨匠在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并被及时发现和培养成才的不乏其人。高斯九岁能解级数求和的问题,利比喜十一岁热心化学试验,麦克斯韦十四岁发表数学论文,伽利略十七岁发现钟摆原理,朗道十四岁上大学,维纳十四岁就大学毕业……。

在我国,理科超常少年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有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这些少年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培养。

一九七七年,江西冶金学院的一名教师给方毅同志写信,推荐一名智力非凡的十三岁少年—宁铂。方毅同志在推荐信上批示:“请科技大学去了解一下,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这时还没有考虑到办少年班。但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号召已深人人心,很多教师、家长、班主任、工作人员都不约而同地给中央、科学院和科大写信,推荐人才。那一封封的热情洋溢的信件激励着科大的领导和招生部门的同志,提出了创办少年班的设想。这一计划很快得到中国科学院的批准,在经过一定的考核之后,第一期少年班二十一名学生先后入学了。

二、少年班实践的可喜成果

一年半来,科大招收了三期少年班,共一百一十七名学生。这些人来自全国廿七个省、市、自治区,入学平均年龄不足十五周岁,最小的只有十一周岁,最大的十六周岁。第一期是半年预科,系统的复习了中学数理课程,学习了英语;第二期是一年本科,学习大学一年级课程及普通语文课程。现在,这两个班的学生,已先后进入大学普通班学习,其中出国学习一名。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考试成绩来看,简略如下:

学习成绩

好的

中等

较差

极差

第一期

8

11

1

1

第二期

15

44

7

1

如果少年大学生们,能继续保持这个成绩,绝大多教就能合格地大学毕业,毕业时比普通大学生的年龄小三、四岁,完全符合早出人才的原则。

在少年班里,一部分优秀少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喜的苗头。十一周岁入学的谢彦波,入学前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但自学了全部中学数学课程,粗略的看了中学物理。他的理解力、记忆力很强,进少年班之后,他的学习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七九年五月,他刚满十三周岁,大学一年级课程的期终考试成绩是,数学:一百分,物理:七十六分,英语:八十分。现在他的身体发育正常,常打排球、乒乓球,入学以来个儿长高了,体重增加了,没有生过病。初中一年级学生董瑞涛,进少年班时只有十四周岁,当时他数学很好,但物理、英语差,经过一学期学习后,他的数、理、英语在班里都名列前茅。现在进入数学系普通班学习,各门功课每次考试都在九十五分以上。入学时十五周岁的管俊林,在生物系普通班学习,也是每门功课都在九十五分以上。还有人们熟悉的宁铂,十三岁就高中毕业,天文地理、诗词文学、中药、围棋的知识他都知道一些,现在已是近代物理系二年级学生了,七九年下学期的数学课因他的成绩优秀,批准免修。

除少年班外,科大普通班里也有不少十四、五岁的少年。七八级中,入学时十五岁的八十一人,十四岁的十六人,七九级中,十五岁的三十四人,十四岁的四人。我们调查了七八级的学生成绩,十四、五岁的少年中,成绩好的大约占百分之三十四点四。

从科技大学少年班看理科超常少年的发现和早期培养_司有和——图1.png

少年班一年多的实践,这样喜人的成绩,是不是可以说明:这些少年虽然年龄小,也没有较丰富的感性知识,但是,他们有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得他们同样可以理解书本上的含义,并记忆下来。“教学从书本开始”,这是教育史一再证明了的认识世界的最捷便的道路。对于超常少年米说,他们完全可以很早地接受那些抽象的书本知识。科大少年班和普通班里十四、五岁的学生表现出来的这些才能,证实了理科超常少年是确实存在的。我们应该承认这些超常少年的存在,并注意发现他们,重视对他们的培养。

三、理科超常少年成长的内外因素

分析这些少年的情况,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共同规律:天赋高,是先天的内在因素;勤奋,是后天的内在因素;而环境的影响及帮助是很重要的外部原因。

天赋,这是客观存在的,唯物主义者向来承认天赋的存在。因为人类用来思维的物质—大脑有差别,各人的智力发展就有差别。谢彦波十一岁能上大学,宁铂十三岁知识领域那么广,董瑞涛缺了两个星期的物理课,三个小时老师就补完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只能说明他们具有比较高的天赋。

较高的天赋迫使他们闲置不住,由于数学不受条件限制,可以自学,所以这些少年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数学成绩特别好。个人勤奋,是这些具有天赋基础的少年能得到发展的最根本一条。几乎无一例外,这些少年都有自己的勤奋小史。例如谢彦波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严格的时间表,早上六点起床,锻炼一下就开始学习,晚上自习,除了完成小学作业外,每天要自学一个小时中学数学,星期天和寒暑里每天自学四、五个小时,长年累月,从不中断,才使他的数学达到大学的水平。少年班老师免去他做数学作业,他不仅照样做好了作业,而且第一学期做了五百多道课外习题,最近又做了一部分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集》,取得了期末数学考试一百分的成绩。张宝国来自农村,为借一木好书,他跑好远的路也感到心里舒服,宁铂一旦得到一本新书,白天看不完,晚上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也要看完;董瑞涛只上了半年初中,却做了好几千道中学数学习题……,无论寒暑冷热他们都照样坚持学习。所以,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毅力,主动的给自己增加担子,持之以恒,这是他们的又一共同特点。

外在因素对这些少年成长所起的作用也很大。从家庭出身看,少年大学生百分之六十九点八来自知识分子家庭,他们从小在自学过程中就得到家长的铺导。还有的是中学班主任或老师精心培养的结果。随着自学内容的深入,渐渐家长和教师也难以辅导了,所以迫切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条件,进行深造。

所以对于超常少年,及时发现,提供合适条件加以培养,是有希望成材的,这也是少年班必须存在的意义所在。

四、少年班对超常少年的培养

对理科超常少年及早发现和培养,十分重要,历史上好多科学巨匠,如果不是早年为人发现并加以培养,是难以想象能有伟大成果的。近几年来,国外开办少年数理学校、天赋儿童中学等,采取特殊的办法进行培养,也是为了早出人才。我国科大少年班已成了发现和挑选人才的好地方。每年有大批优秀少年投考少年班。七八年,全国有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近千名少年参加少年班招生考试;七九年,招生的七个城市中有二百四十多名少年参加少年班招生考试。应考少年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科大试办少年班并没有现成的经验,从招生到教学,以至日常生活管理,都在摸索前进。近两年来的教学是怎样进行的呢?

根据少年的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学生一进校就进行“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的教育,让他们不要自满,认识到“下苦功,在少年”的道理,破除神童、天才论的影响。

学校还为少年班开设学科介绍讲座,介绍科大各专业的内容、现状和国际上这一学科发展动向,激发少年们了解自然科学,热爱自然科学;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最感兴趣的学科。还为少年班配备了优秀的班主任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常常组织同学们游泳、爬山、参观、参加全校运动会、外语联欢会等,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少年班学生不仅学习好,而且身体发育正常,休重普遍增加。

但是,少年班本身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尤其是如何针对超常少年的特点组织教学,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提高。

这些少年的特点是自学能力强,反应快,教学中应当注重启发式,讲课时间少一点,加强自学铺导,进行自学险查。

他们的特点是理解力、记忆力强,教学中应多教一些方法,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他们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应当尽快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我呼吁,立即行动起来,创造出许许多多对理科超常少年进行早期培养的好形式,这是时代赋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