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

发布时间:2021-07-22 来源: 作者:叶之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国之要务,绝不是实验学校、实验项目以及参加实验的师生个人的事情。对勇于为此担当的实验学校、实验项目、实验教师,要宽容、要支持、要研究、要推广。当前在我国,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经常与有关教育公平问题的讨论相互缠绕,在我国,还会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之间的关系问题相互纠结,需要澄清思想认识,优化相关实验探索的舆论氛围。

首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集中表现为因材施教,因此是深度体现教育公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意识,应该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全面体现,同时会与各种名目的超常教育、精英教育、英才教育相互联系。忽视针对残疾人能力培养的特殊教育,必然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忽视针对超常学生的超常教育,也不会体现关注个性差异的素质教育要求。两者都是关系百姓民生的问题,而忽视前者容易被发现为失误,忽视后者则不容易被视为问题,尽管由此造成的损失绝对会超越个人、家庭的范围,影响到民族、国家的未来。人在智力禀赋等方面具有先天差别。有些人因先天遗传获得的智力禀赋很高,只要给以超越常规的特殊教育,很有可能成为国家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相反,忽略他们的特殊教育需求,任其才智和创新潜质泯灭或被扼杀,只能造成宝贵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在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冲刷,人们都认为,基础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一旦面向少数孩子,大家便认为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事实上,大课堂的有效性肯定是面向中等学生的,天才儿童、智力超群的儿童和弱智的儿童一样,在大课堂中常常都处于不利境地——这两部分人群都不容忽视。面向全体学生也一定要面向这些超越于中等之上或之下的少数人群。如果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批孩子的教育就必须给予关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其主要任务是为具有特殊智能优势和发展潜质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全面素质教育,帮助他们顺利进入拔尖创新人才的后备梯队。早期培养的关键是因材施教,依照学生个性化的天赋差异和发展需求加以培养,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追求,也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与一刀切、齐步走的传统教育相比,或许,这才是所谓特殊教育、超常教育的本意。

其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集中要求全面发展,深度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如果说智力超常的青少年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的重点群体,其智力开发、知识传授的任务,远比指导他们成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全面素质人才容易得多。

能否最终成为能为国家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拔尖创新人才,首先要能做到孙中山先生要求的“立大志”、“少年有志,国家有望。”习近平同志给农民工子女的回信,实际讲到了教育的关键:志向及其相伴而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成才的首要条件。人生的长跑会遇到种种历史机缘和挑战,只有强烈的志向才能导致顽强的意志品质,敢于迎接时代和人生的重大挑战。无数大师的成长经历都已经证明,童年时期是一个人行为习惯乃至性格等养成的关键时期,少年时期则是理想、抱负萌芽的关键时期。

事实上,对于健康心智的培养来说,超常青少年较之大多数正常智力水平的孩子相比实际处于种种劣势,包括:太容易收获赞美,极乐于表现自己而很少去赞美他人;常常处于同伴出于“羡慕嫉妒恨”营造的被孤立境地,团体意识淡薄而不善于共处与合作;智力发展缺乏意志支持,抗挫折能力薄弱等等。因此,择英才而教化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验从来可能有失败,拔剑创新人才培养将充满风险,而社会高期待之下,对于有关培养实验失败的宽容氛围也需要逐步建立。当然从某种角度看,争议也会促进相关实验的发展和效果的提高。

为此,专家经常提醒,对早期培养试验的困难与挑战应当有充分估计。面对每个人不同素质特长的发展潜质,究竟怎样考核测试,需要缜密的研究。另外,如何在天赋智商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及能力;如何在智力开发的同时,着力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成就动机和意志品质;如何在个性化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会合作与共享的团队精神;究竟是侧重集中培养,还是混合编队;是针对共性需要相对统一要求,还是尊重学生个性提供多样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尖锐的争论,世界各国有关精英人才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息过。欧美国家经久不休的有关争议是在苏联卫星上天之后才逐渐冷却,韩国长达十年的公开论战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告一段落,我国围绕实验项目的争议在钱学森之问后才有所淡化。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充分意识到精英人才的重要性,在有关研究与实验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21 世纪以来,更多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精英人才教育的政策、计划、投资支持和立法保护。在《规划纲要》颁布之后,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踏实实践的问题还有很多,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留下了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