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需要特殊的教育环境

发布时间:2021-07-23 来源: 作者:吴颍惠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在教育过程中关注不同的群体,关注不同孩子的需要。尽管每个孩子都应该具备的创新品质和素养,基础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但是,这并不应该“冲淡”或“代替”对具有特殊创新潜能的儿童的早期发现与培养,这就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任务。

应该承认,在同代人之中,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天才儿童是存在的。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在同代人群中,天才儿童大约占10%左右。在中小学阶段,这类孩子就是资优学生,他们可能在阅读方面,或文艺素养方面,或数理应用方面等有明显的优势。

在我们国家近代的教育发展史上,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伴随着这尖锐的教育理念的争论,逐渐演绎成社会政治观点的争论。不论争论有多么剧烈,但是世界各国有关精英人才的实验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歇过。美国在19世纪就提出了英才教育的雏形,在1972年出现了天才儿童教育群,1979年明确提出要为天才素质的学生设置性质不同的课程,帮助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这种想法基于一个提法,就是认为如果在大学阶段,再给这类孩子进行教育,为时过晚,必须对优秀的学生提早进行包括人品、思想品质在内的特殊教育,希望天资聪慧的孩子能够接受难度更大的课程。

在英才教育方面,韩国起步不算早,但是走得很快。1999年,韩国制定了英才教育振兴法,以法规的形式对英才教育及班级设立、英才教育所需的费用等,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开始建立英才教育机构,包括英才教育中心、英才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的英才班级等。目前韩国有四万学生在接受英才教育,采用特殊的运营方式,在一定区域内选取一所学校作为中心校,整合区域内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采用实验班来进行特殊的教育。韩国的英才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科学英才、人文英才、数学英才。2007年12月,韩国第二次修订了英才教育振兴计划,增加了发明英才。韩国在全国许多地方建立发明教育中心,在学校里建立了发明教室,经过在发明教室训练的学生,还可以到发明教育中心来进行训练。韩国有60多所中学有发明教室。发明中心的课程与正常学校的课程学习是互通的,学分也是公认的。在发明教室和发明教育中心学习都是免费的。

基于对国际上英才教育经验的吸收和借鉴,我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需要一个特殊的通道。要建立资优儿童的选择和评估体系,要允许有条件的学校率先开展实验,要允许资优孩子跳级、转学或转换专业。对这类孩子,学校要给他们提供特殊的课程安排,特殊的教育计划。尽管所有学校都应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每位教师都要有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但是我认为把这些特殊潜质的孩子集中起来,在个别学校举办实验班,为他们提供特殊的、适合他们潜质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则更为重要。

应该看到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需要特殊的课程设计。早期培养的关键是因材施教,需要按照学生个性天赋和发展需求来设计课程。学校怎样为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是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一个关键。在信息化社会里,孩子获得的信息知识不一定都来自于学校教学,一些资优孩子所具有的某些学科知识,有时甚至远远超过了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在科技文化发达地区,学生的分化越来越早,差异越来越大,有的孩子初一的英语水平就能达到大学四级的英语水平,有的孩子初一数学已经能够达到高中的水平。尽管是少数学生,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关注这些少数孩子,给他们提供一种特殊的教育,否则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需要教育方式的变革。早期培养需要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允许特殊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在一些优秀的学校里,比如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我经常会看到学校允许一些孩子免修课程,不参加学校的考勤,不参加正常的教学,不正常的提交作业,等等,这样就给了一些资优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广泛的涉猎,开阔视野,独立判断,灵活运用知识,以便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