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性与人文性并举:让超常儿童卓越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25 来源: 作者:高琛

北育才学校自1986年开始进行超常教育实验,招收小学四年级或五年级学生进入超常教育实验部(以下简称少儿部),学生不参加小升初考试和中考,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中学六年的学习任务,达到重点中学优秀毕业生的学业水平,在十六周岁之前升入重点大学。在历时27年的实践中,学校充分研究和考虑超常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坚持科技性和人文性并举,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良好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掌握各种技能的水平和自学能力、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学校在超常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师队伍的选拔、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为超常儿童的卓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科技性与人文性并举:建构文理兼备的教育格局

我校一直强调建构科技性与人文性并举的文理兼备的教育格局。科技性强调理工教育的卓绝顶尖,人文性则指以人性为核心的深层次关怀,这是育才在多年的超常教育实践中生发出来的尊重学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教育精神。我校培养出的卓越人才多奋斗在高科技领域,如航空科学、材料科学、物理科学、数学、化学化工等,他们对国家乃至世界科技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1.科技性的内涵:科学、创造与理性

超常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能够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内出类拔萃的领军人物,他们具备高精尖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业绩和效率超群,在人才队伍中具有核心作用。所以,超常教育以科技作为首要的出发点,其科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科学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天资聪慧的儿童并不意味着必定成才。只有秉持科学的理念,进行科学的培养,在他们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进行适切性教育,才可能促使其潜能充分开发。科学的教育一是要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个性化的教育;二是要把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科学思维、创造能力和科学伦理素养的提升,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努力营造科学启蒙的良好氛围。

(2)创造的教育。超常人才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因此,超常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培养来自于突破常规、富有创意的教学实践。所以,教育者要以勇于创新的胸怀与视野,以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实践环节,将创新、创造的意识与思维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的兴趣更浓厚,视野更宽阔,境界更高远,底蕴更深厚。

(3)理性的教育。超常教育的核心在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高层次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思维方式、学科视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我们的教育既要帮助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结构,又要促进学生在某领域中的深入钻研与发展。教育的理性对教师而言,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除了要有感情与生命的投入外,还要有理性的把控能力,具有学理性、理论性,能够从繁杂的具体教学生活中抽离出来,在实践中总结提炼教育模式。

2.人文性的内涵:发现、支持与关爱

我校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他们在自身天赋的基础上实现良性、健康的发展。

(1)发现的教育。发现是育人的第一步。我校注重发现学生的多元性、差异性、丰富性,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为学生提供从学习到生活、从自然到社会、从理工到人文等全方位的教育,解决每个学生或幼稚或深奥的问题。学生的具体特点既包括外在层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还包括其文化属性、性格特点、地域特点等。只有发现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才能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

(2)支持的教育。支持是超常教育的重要特色。支持学生的每个想法,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学科景观、生活样态。超常儿童的奇思妙想可能会多于普通儿童,对于他们的想法,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嘲笑,而是要在有限的条件内让其验证、尝试。

(3)关爱的教育。相比一般学生,超常学生的压力更大,心理更加脆弱、敏感。因此,我们不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学业提升,更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技能、人际关系、情感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营造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砥砺的软环境,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友爱和互助的氛围中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从小怀有理解和尊重之心,关心和关爱之心,鼓励和欣赏之心,最终实现其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的同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同步,学业发展与社会化发展的同步。

二、课程建设与实施:为超常学生个性化学习做好准备

1.全学科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我校少儿部实行的是四/五学制,既要完成国家课程的教学要求,又要实现对各学科的拓展和提升,需要对各年级、各学科的课程和课时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我们以初高中现有的课程水平为起点,在保证完成普通课程任务的基础上,在深度和广度上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探索发展空间,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已经开发了基于个性化教学理念的语文教材、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指向的数学教材等。

2.全领域推进少儿部特质课程

(1)学科拓展课程挖掘超常学生的个性潜能。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校开设了数学建模、头脑风暴训练等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开设了智能机器与机器人、陶艺等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开展了课题研究、科技前沿论坛等活动。

2012年开始,学校还特聘教育学院教授为学生开设了脑力开发课程和思维训练课程,在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方面卓有成效。脑力开发课程,是在学生已有的智力水平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开启大脑动力、合理运用大脑功能。少儿部每月举行一次学科“30问”活动,即每个学生不分学科,提出30个问题,少儿部将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展示在走廊里,由全体学生共同研究、互相回答。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学生们不但大大扩充了知识的容量,更在少儿部内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在活动的评审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常常让老师们感到震惊。

运动生理学家研究发现,运动能增加大脑的重量和大脑皮层的厚度,保证供应大脑皮层充分的血糖和养分,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少儿部非常重视通过运动来提升学生的智能。学校还开设了独轮车、游泳和轮滑课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平衡及神经反射能力,促进了小脑发育,而且通过整体平衡运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2)校本特色课程提升超常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生活与健康、礼仪教养、心理活动、创造教育、走向成功、社会人文、综合社会实践七大系列课程。这些专为超常儿童设计的校本特色课程,为学生在“积极人格、宽广视野、领袖气质、卓越思维”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经常邀请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中科院院士卢柯等一批各领域的杰出人士都曾来校做报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感悟能力,比如请生物教师每年指导学生种植多种植物,让孩子们真正近距离感受生命的变化,感受自然的力量,感受劳动的意义。

3.全方位构建个性化学习体系

(1)实行学生“一人一课表”制度。少儿部为每个学生进行专门的课程设计指导,以必修课程为核心,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色选修其他课程。在课程的开发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维度、多层面的选择。学校还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为他们配备多种类型的导师,如学术导师、学业导师和成长导师。

(2)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改变。在以开放、互动、共享为特征的教育新环境下,学校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育新理念和新模式。例如:建立创新项目国际化孵化平台,即“育才创新者联盟”工作网站。这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将我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优秀校友、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力量整合起来,使学生在项目孵化过程中,直接接触最新的研究理念,瞄准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通过项目研究与研讨、资源共享与交流、专家指导等过程性研究,完善项目内容。

学校还积极发展“指尖上的课程”,推广运行基于网络的学习与互动,创建了“科技课堂”、“国际课堂”、“热点课堂”。“科技课堂”就是将电子书、Ipad移动设备等引入课堂,实现移动学习。“国际课堂”就是允许少儿部的整个班级或者开展特殊研究项目的学生项目组到国外集中开展课程学习,把课堂搬到国际上;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国际课程。“热点课堂”就是通过开设基于网络的特殊课程,为学生搭建起跨年龄、跨学科、跨地域的研讨热点问题的平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师选拔与培养:为超常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1.吸纳精英,队伍建设赢在起点

学校在东北育才学校集团范围内选拔优秀教师担任超常教育实验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在选拔过程中,特别关注教师以下六方面的专业素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成绩,深刻理解学科内涵,有能力以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本学科高层次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热情参与超常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积极乐观的心态、创造性的思维;个性鲜明、热爱科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热爱学生,真心喜欢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有能力挑战并胜任超常教育实验部四/五年循环授课。

2.专业培训,突出教师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

(1)开展基于名师工程的教师学术社团建设。我校经过已往六年三轮名师工程的评定,已经形成了胜任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四个级格的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2012年,学校承接原有名师工程的工作成果,启动了新一轮教师培养机制改革。一方面,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拓宽破格评审的通道,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允许破级、跳级发展;另一方面,强调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在学科建设、校本课程建设中的辐射引领作用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组建名师工作室,开展研训活动。

学校还鼓励少儿部以“教师学术社团”和“学术型科组”建设为载体,扶持有能力、有号召力的教师,在本学科内或跨学科、本学段或跨学段自行组织学术团体,以课题研究为主要载体,引领教师持续深入地关注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教育命题,开展扎实的教育研究。通过在少儿部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学科素养和理性思维品质,进一步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开展基于校本的教师国际化理念培训。为提高教师在学习和理解国际教育理念、驾驭学科课程等方面的能力,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基于校本的教师国际化理念培训。主要采取邀请国外专家驻校做长期访问、开展中外教师“同课异构”或“同主题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方式,将国际课程理念、教育技能引入学校,进一步推进国际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实践。